甘肃“诗歌八骏”:在西部写诗,在故乡写诗
娜夜、高凯、古马、梁积林、离离、第广龙、胡杨、马萧萧……八位诗人,是从甘肃文坛奔腾而出的“诗歌八骏”。2012年岁末,这些来自西部的诗人,来到上海和杭州,与来自不同地域的诗人与评论家们一起,在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讨论古道西风瘦马式的西部诗歌。“诗歌八骏”就这样以诗歌群落的方式,整体性地展现了在西部文化和生存境遇下展开的个性迥异的写作风貌。
“甘肃‘诗歌八骏’是在甘肃的‘小说八骏’之后,推出的带有文化象征性和文学地缘学意义的重要现象。这提醒我们注意在甘肃这一地理和文化背景下的诗歌生态以及诸多值得研究的诗学问题。考量八位诗人的写作出处,我们会发现,他们无论是在语言方式、想象能力还是个人经验,都带有程度不同的西部风格和自觉不自觉的西部意识,比如乡土现实、自然神性、历史遗存、人性世态的融合交织,还比如他们往往使用简约有力而干净利落的短句,诗行中不自觉流溢出坚实、朴素、粗粝、深沉的‘土味’气息。不矫揉、忌造作是他们具备的整体写作姿态。”青年评论家霍俊明对八位诗人的评价,获得了许多评论家的认同。
“地域性”和“故乡”是诗歌不可脱离的根基
面对无论是诗歌还是面孔都带着显著“西部风”的八位诗人,评论家自然而然地将话题转移到了诗歌与地域、地方的关系上。而在这个全球化时代,带有显著性格的地方、地域,显然已成为一种珍贵的词语:“随着城市化时代的全面到来,乡土已经成了残损而即将消泯的旧梦,似乎只有西部的几个高原以及西北的土地还留存着乡土中国的事物和些许印记。现在,在甘肃这样一个仍然带有明显 ‘乡土’和‘历史’特征的场域和生态,出现了‘诗歌八骏’,由此来谈论地方文化背景和文学生态下的‘诗歌八骏’,在当下看来具有不言自明的重要性。”在甘肃诗歌八骏上海论坛上,霍俊明这样表示。
因地域而带上的诗歌“基因”,更是诗人们在这个全球化时代得以有效存在的重要原因。而甘肃诗人在这一点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全球化的局势下,中国的诗人、西部的诗人,如何确定自己写作的有效性?要展示中国的经验。而这次甘肃诗人的集体亮相,就是对西部经验共同的有效的表现。甘肃诗歌八骏对中国经验的有效表现是让我非常欣赏的。在这里,我看到扎扎实实地扎根于中国大地的写作。他们的写作有意无意地表现着他们的乡土经验,与土地有着亲密关系。”评论家谭五昌说:“中国经验并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它由具体的地方经验构成,地方经验就是中国经验的有效组成部分。而甘肃诗歌八骏一定要强调西部经验的概念,它是中国经验的重要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