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时代传统文学期刊何以立足?(2)
无论哪一种答案,都不能回避一个事实,那就是电子阅读市场的拓展,将是所有纸质出版物面临的重大挑战,包括近年来尤显生存窘境的文学期刊。今年《纽约客》的财务报表显示,电子阅读的收益已经超过纸质媒体。而中国,仅以作家出版社为例,今年与中国移动的合作,已使成百上千的作家受益,甚至有些作家的电子阅读市场收益远远超出其同名纸质出版物。
《收获》执行主编程永新说,著作权不明晰,文化生态环境不净化,中国的数字出版和电子阅读无从发展。
他的说法代表了很多文学期刊的顾虑。
即便归属于北京出版集团,《十月》常务副主编陈东捷也依然忧心忡忡。据悉,集团在北京设立了数字出版平台,《十月》在此平台上有独立空间可以操作,但是目前仍没有开始付费阅读。“版权操作难度不小。”
陈东捷指出,目前国内数字出版尚处于创立初期,许多方面还处于无序状态。一方面,数字媒体产生的真实收益难以掌控。另一方面,多家网站、论坛存在严重的侵权行为。但数字媒体成为一种重要的出版平台,已是大势所趋。将来《十月》有可能自己在数字平台上做电子阅读的拓展工作。
虽然目前已有一些电子阅读方面的合作,但是在与《知音》、《家庭》等期刊的同台竞技中,传统文学期刊的竞争力在偏重通俗与大众的网络平台上似乎不显优势,如果不用心运作,很容易被淹没在浩瀚的期刊丛林中。《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介绍,《人民文学》(包括外文版)在开发电子阅读市场方面,与苹果公司、中国移动、亚马逊网站等的合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有些已签订合同,2013年将会有《人民文学》电子版,可以方便读者电子阅读和在网上购买刊物。
程永新说,此前他们与国内一家期刊网签订5年合同,规定刊物出版后全文刊载于网络,期刊网每年支付一两万元稿酬。这种合作客观上扩大了文学作品的影响力,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监督,无法确认作品在网络的点击率,且所付稿酬远远比不上《收获》为作家支付的稿酬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