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刚:纯文学杂志“触网”能否赢得新生
最近一段时间,陆续有 纯文学杂志宣布“触网”, 目前已实施或在计划“触网”的纯文学杂志不下七八家。包括中国作协旗下的《小说选刊》,老牌文学期刊《收获》等。这些杂志都有几十年历史,从来都是“几十页纸走天下”,所以此番赶时髦引发了众多围观。(上海青年报12月17日)
网络时代,连隔壁的大妈都学会了偷菜,更何况这些 的纯文学杂志。纯文学杂志“触网”,这个事情是好事情,只可惜来得有些太晚。因为,网络之上从来就不曾缺少过文学。
在纸媒时代,这些纯文学期刊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然而在网媒时代呢,这些纯文学期刊迈得步子实在是太小了。以至于让众多的民刊、电子期刊甚至于文学论坛抢了风头。纯文学杂志其实早就已经“触网”,只不过这种接触是一种“浅接触”,大多只是把纸版内容上传到网络之上,而忽视了与读者、网友之间的互动。虽然现在不少文学杂志、文学期刊都有自己的博客、网页甚至论坛,可效果并不那么如意。
从现实中的杂志到网络上的杂志,如果只是一个简单的地点的转换,而在办刊风格、期刊内容等方面不与网络接轨,不与网民接轨,那么这些纯文学杂志即使“触网”也未必能迎来“第二春”。纯文学杂志为何读者越来越少,处境越来越窘迫?我觉得,一方面是因为传统文学的没落。文学崇高的年代已经远去,文艺青年也成了“晚熟青年”的代名词。另一方面是这些纯文学期刊缺少创新,没有跟上读者的步伐,没有了解读者的需求。对于一本文学期刊而言,坚守自己的办刊理念和风格很重要,但却不能不放眼世界,放眼社会,只是“躲进小楼成一统”,很显然是不行的。
之所以说纯文学杂志“触网”有点晚,有些后知后觉,那是因为我们的网络文学已经非常发达,而且有很多精品力作都是纯文学。一些网络上的诗歌、散文、小说甚至于比传统的文学杂志更耐看、更精彩。一个起点中文网又相当于多少本文学杂志?在这种情况下,纯文学杂志要想在网络平台上分得一杯羹,又谈何容易?
从长远看,电子杂志替代传统期刊是一种趋势,而且这种趋势不可逆转。而这或许也正是众多传统文学期刊“触网”的原因所在。对于传统文学期刊而言,主动触网是必须的,但关键是要在网上深入到什么样的程度。如果只是简单一个从纸媒到网上的复制拷贝,那“触网”与不“触网”根本没有什么区别。杂志是要靠读者来捧场的,正如网络是靠点击率来取胜一样,传统期刊的品质肯定没有问题,可如何能从过去的读者来信中走出来,适应网民的鼠标点击?这个问题真的需要我们的传统文学期刊好好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