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影宣传不正当手段横行:靠什么维护口碑?(2)
真的都是因为被“黑”才导致口碑不佳吗?对于各大片方之间的“互掐”,有观众不以为然,“几部片子我都看了,不好就是不好”。还有观众直言:“你说别人‘黑’你是误导观众,你自己雇人自夸不也是欺骗观众么?”有业内人士认为,没有确切数据表明“水军”给影片刷出来的高分,或故意给对手方打的低分,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影响影片票房,“刷”数据很大程度上是让片方自己心里有个底,影片一上映,便迫切希望听到一片褒奖,并希望借此好评能将自己的作品从同档期、同类型等的其他作品中托举出来。以《王的盛宴》为例,试映口碑不错,正式上映后观众不买账,片方的心理准备不足,慌了手脚。
雇佣“水军”扬己贬他,在影视宣传发行中慢慢成为“行规”,甚至形成整套的制度、操作办法。但随着观众鉴赏水准和评价能力的不断提高,仅靠吆喝早已不能“忽悠”人,靠“水军”维护口碑,恐怕连原本有的那点口碑也全部丢了分。
口碑是哪儿来的
已故 导演谢晋有名言道 “金杯银杯不如观众的口碑”,时至今日,口碑在拍电影的人心中的“至高”地位未曾改变,但看重口碑更多的与真金白银挂了钩。每逢新片上映,大家除了忙着宣传自己的片子,更希望扫平障碍,似乎打击了对手,观众就都自然而然都归了自己,“互黑”成为台面下的主旋律,为求“自保”,竟至于发明出了极具创意的新名词“口碑维护”。
口碑要怎么“维护”?前提是先得有一个好口碑,通过“水军”刷出来的好评,再怎么看,也是自个儿吹出来的泡泡,一戳就破。在陆川团队自揭“黑水”后,诸如影评人“月入六万”等国产电影不当营销手法一时成为议论热点。尽管有业内人辩解“国内几乎每一部电影都雇佣了水军”是来自外行的危言耸听,但如果“口碑”丢失可信度,就怪不得观众敬而远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