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到底需不需要影评人?(3)
从媒体人转行成为资深电影宣传F先生算过这么一笔账,“每次接手国产片的宣传,片商都要求我们请影评人来助阵,并且他们心中有固定的影评人排位,有一个必请的名单,原来片方还要求影评人在同档期的片子范畴内只准写自己的片子,现在也都无所谓了。以北京为例,活跃的有影响力的影评人最多不超过二十位,而不是每一位都有资格拿到1000元的红包的,就算请二十位影评人,每位都给1000元的费用,也就两万。但是我们请记者的数目远远比影评人的数目多,实际上给记者的总花费会比影评人多”。
另一位业内人士W小姐透露,“2010年电影《孔子》的片方在做宣发时,出于对主流媒体一定会猛批这片的了解,非常在意走收买影评人的路线,为此举行了一次小范围的影评人试片,请来了十个人左右吧,给出了高至6000元/每份的红包,当时还有拿到钱的影评人和没去试片会的影评人炫耀,杨子出品的《白蛇传说》也是,给影评人的红包是5000元/份”。
在影评人圈子里相对独立的G先生也不能回避收红包的问题:“具有理想主义的影评人是不会碰院线片的,假设你写的都不是电影院上映的电影,谁还管你是枪手还是独立影评人,你就慢慢脱离这个具有当下性的话语权的圈子了,但是你一旦脱群了,你对国内电影也就丧失了话语权,这是最囧的”。而知名影评人A先生如此看待收红包说违心话的问题“类比一下,试问哪个导演没说过违心的话?不违心送审就通不过,我特别不喜欢一个阵营攻击另一个阵营,所有人都看到别人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总觉得自己好像是野生草,可以绝境逢生,这是幻想。大家共同要做的就促进言论空间的扩大、创作和评论的独立、不能只谈一个领域的独立,创作的独立才能够导致评论的独立和影视圈生态的健康。”
做宣传 你所看的影评都是经过审查的
在片商观念中,影评人的大力推荐是获取好票房的途径之一,而成为片商宠儿的影评人可以凭借红包弥补低稿酬的心理不平衡,这种通过电影宣传公司纽带实现“交易”的方式,并不能够让影评人获得最大化利益。资深电影宣传F先生的态度是“作为电影宣传方,在有限的电影宣传资金内,我个人认为请影评人写好话推荐影片根本促进不了影片的票房,我不会主动向片商申请请影评人写稿的费用。除非我想在中间环节讹一笔。比如我向片商申请4万元的请20位影评人写影评费用,打的预算是给每位影评人2000元的红包,实际上我只给每位影评人1000元,那么余下的两万就落入我自己的腰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