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世界与意义建构:舒兹的社会现象学之旅

时间:2012-12-19 10:44:05 来源:川北在线综合报道

 

  1932年,年轻的阿尔弗雷德·舒兹出版了一书,随后寄赠给胡塞尔。胡塞尔在同年的回信中高度称赞其成就,并且说:“我非常盼望与你这样一位严谨、透彻的现象学学者见面,你是少数已深入我毕生研究之意义核心的一位;诚然,探讨这个核心问题极为困难,而你却愿意持续地研究它,这代表着真正的永恒哲学与未来哲学之希望。”

  《社会世界的有意义的建构——理解社会学导论》的出版标志着社会现象学的形成。舒兹在其中正式提出了“社会世界”概念,并以现象学的方法分析和描述了社会世界的自然构造、分层与结构、主体与主体际性、行为与行动、意义与理解等问题,从而确定了一个完整的问题谱系。据第一本舒兹传记的作者瓦格纳的说法,此书“囊括了作者的所有的理论关切。除了极少数例外,舒兹后期的所有思想都植根于此”。因此,英译本直接以《社会世界的现象学》为题,随即闻名于世。

  舒兹的社会现象学经历了三个明显的历史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1932年的《社会世界的现象学》为起点和核心,包括他应胡塞尔之请为法文版《沉思》撰写的书评,是舒兹的社会现象学的形成期,其研究目标是建立“一门本质科学”,“找寻心灵的不变的、独特的先天结构,特别是由这些活生生的心灵组成的社会的结构”。借此,他把社会现象学定位为本质科学,并且用胡塞尔所说的本质描述方法去发现世界的本质。

  但是,舒兹从一开始就没有对胡塞尔亦步亦趋,而是有选择地接受他的理论。舒兹虽然赞成本质科学的定位以及本质直观方法,却对这一方法有不同的理解。舒兹的现象学着眼于自然态度的人所生活于其中的世间领域,而非先验还原后的先验领域。舒兹一生的理智事业就是在世间领域探索社会世界及各种实在之本质,进而建立一门有关社会世界的本质科学。舒兹自称从事的是现象学的心理学,即自然构造的现象学。在1932年,舒兹对先验现象学采取了回避的方式,现象学的先验维度与内涵在他那里是缺失的,他的整个社会现象学研究呈现出鲜明而彻底的世间特色,与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构成明显差异。

  舒兹社会现象学的第二阶段以1942年的《马克斯·舍勒的主体际性理论与他我的总命题》为标志和中心,包括《现象学与生活科学》、《现象学的一些主要概念》等代表性论文。舒兹深化了第一阶段的思想,并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有所突破和改变。他提出了生平情境概念。生平情境刻画了作为有限主体的人在社会世界中的生存状态及历史境遇,尤其是自我与他人的主体际性关系及其世间性特征,因而,它在舒兹的现象学中具有基础存在论或生活世界存在论的核心范畴的地位。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