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部《尘埃落定》阿来曾深入藏区四年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荀超)4月19日,四川省文艺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在成都座谈, 作家阿来、贺享雍、画家梁时民、书法家戴跃、“二度梅”陈智林、巴蜀笑星叮当等来自全省各个行业的艺术家们,从不同角度交流了自己的体会。
为了《尘埃落定》,阿来做过长达四年的嘉绒藏族地区地方史的研究。阿来透露,他之后的长篇小说《空山》《格萨尔王》以及非虚构作品《瞻对》,也采用这种方法。“从史料到现场,从现场到史料,多次往返,每一次往返,都使我对生活,对历史,对社会有更丰富的了悟,更深入的体察,从而使作品得到可靠的美学与思想支撑。”
大学生村官、村支部书记、作家、文艺评论家,拥有多重身份的贺享雍,四十几年来,将创作之根扎在农村,为了写一部全方位、史诗性记录与描写中国乡村60年变化的长篇小说《乡村志》,甚至和老伴回家乡找了一块地,当起了半个农民。“我们一边种着家庭生活所需要的五谷杂粮,一边更紧地将自己贴在那片土地上,吸取着创作源泉。”
从草根到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的陈杰也表示,“网络给了我们创作的平台,而作为一个草根,不能只有梦想和热情,还需要走出去,开放视野,增加阅历,接受新知识,才能拥有更多灵感,写出更饱满更丰富的作品。”
省美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四川美术馆馆长、 画家梁时民透露,在过去一年里,省美协的书画艺术家们,多次深入工矿、农村等基层,写春联、作画。省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 书法家戴跃则讲述了自己在阿坝进行文艺惠民采风时遇到的故事。“一个年轻的母亲抱着孩子请我给孩子写一件作品,说希望孩子能够天天看着这么美的字长大,希望孩子长大后能有知识有文化,最好能像老师一样成为一个艺术家。”颇为感动的戴跃,提笔为小孩创作了“耕云种月”。“没料到,她抱着孩子回到一公里外的家中给我送来了一包精选的核桃。这份真情让我深深感动,也明白了艺术和艺术家的价值。”
省曲协副主席、“牡丹奖”获得者、巴蜀笑星叮当认为,“人民是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过去一年,他曾先后前往省内外各市、州、区、县和乡镇、村、社区演出、采风达100余场。“凡是有成就的艺术家,必然是‘与人民打成一片且本身就是人民’的艺术家;凡是人民群众广为传颂,随着时光流逝越发闪光的文艺经典,都是来自于人民生活的接地气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