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可君:一定要虚淡,没有强烈的欲望

时间:2016-01-13 08:51:11 来源:《289艺术风尚》

夏可君  摄影记者 李毓琪

  约定采访那天,北京刚下过大雪,十几天的阴霾总算散去。中国人民大学校园里的银杏叶被白雪打落,若隐若现地混迹在雪地里。

  这是湖北人夏可君熟悉的景象。2006 年,他结束了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哲学系的学习,到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任教。他说,南方本有更好的机会,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当代艺术,他不得不放弃在浙江大学哲学系任教的机会,来到北京。

  作为哲学学者,夏可君用一套相对独立的研究方法介入当代艺术。他以德里达的符号学理论解码当代艺术,以他所强调的“观看”的方式分析传统山水画和当代水墨,又将庄子思想与杜尚晚年的思考相结合,提出“虚薄”这一艺术理论。

  他羡慕贾科梅蒂与萨特的关系,也羡慕塞尚与左拉的关系。他觉得,中国缺少一种人文环境,可以把艺术家、哲学家和文学家聚在一起,共同探讨属于这个时代的人文命题。

  夏可君的理想很宏大,他希望中国当代艺术能够对世界艺术做出原理性贡献,形成一套与西方当代艺术并行的东方理论。从2012 年开始,他策划了一系列以“虚薄”为主题的展览,尝试和艺术家一起,寻找并构建东方式的当代艺术语言。

  中国艺术缺乏现代性审美

  Art289:您原本是研究哲学的,为什么这些年开始研究当代艺术?

  夏可君:我在博士阶段就开始研究当代艺术了。攻读博士学位时我是研究海德格尔和德里达的,海德格尔对20世纪哲学影响非常大,几乎无所不在。而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在一定意义上跨越了哲学的边界,把哲学跟艺术、文学结合在一起,解构本身的手法是没有规则的,就像艺术一样。解构是一套手法、一套手艺,好的艺术总是发生在边界,我们要找到这个被排斥、被压抑、被边缘化的边界,这是艺术家的目光,所以我就开始关注艺术领域了。

  Art289:艺术更能分析、解释这个哲学命题吗?

  夏可君:是的。德里达其实是用艺术家和文学家的目光来解构哲学,这个目光培养了我。在这之前,海德格尔和现象学已经给了我一种目光,就是观察事物现象的目光。我觉得这个目光是多数中国学者缺乏的,中国学者从古至今都缺乏严格面对事物本身的目光。

  Art289:您觉得中国哲学里没有这样一套方法吗?

  夏可君:在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里就没有一个严格的“看”。我们有另外一种“看”,是“神要为目视”,但不是客观地按照观看逻辑去看,这恰恰是现象学的方式。

  Art289:这一套方法对于当代艺术来说很重要吗?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