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双喜:转型与裂变 ——“85美术新潮”回望

时间:2016-01-06 09:56:20 来源:雅昌艺术网

“85美术”史实考据论坛现场 批评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殷双喜发言

  内容提要:2015年是“85美术运动”30年,对于20世纪中国美术史来说,“85美术运动”就如同20世纪初的“五四运动”一样,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历史现象。每隔10年左右,都会有许多回忆与纪念活动,如展览、出版、座谈等。作为“85美术运动”的亲历者,本文作者在30年后遥望这一现代美术史现象,从艺术社会学的角度,力求客观地思考一些可能被误解或遗忘的史实与问题。

  关键词:85美术  反思  史实  回顾

殷双喜在PPT上展示85美术部分相关文献资料

  2015年是“85美术运动”三十年,对于20世纪中国美术史来说,“85美术运动”如同“新文化运动”之于近现代思想史一样,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历史现象。每隔十年左右,都会有许多回忆与纪念的活动,如展览、出版、座谈等[1]。作为这一美术运动的亲历者,本文作者在三十年后回望这一现代美术史现象,从艺术社会学的角度,力求客观思考若干可能被误解或遗忘的史实与问题,期待能有更多的史家与评论家能够对这一重要现象进行研究和讨论。

  一、“美术新潮”或“美术运动”

  有关“85美术”的概念表述,目前的史料文献非常复杂。2008年,作为“85时期”最重要的理论家之一的高名潞,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85美术运动——80年代的人文前卫》一书[2]的“修订版序”中指出:

  本书正文中常常出现’85美术运动、’85新潮、新潮美术以及前卫艺术混用的状况,此番修订,并没有将这些概念全部统一为’85美术运动,因为,这种混用是80年代艺术用语的实际状况,它们都是’85美术运动的同义语。[3]

  事实上,高名潞早在1986年第4期《文艺研究》上就发表了《’85青年美术之潮》一文,提出了“85美术新潮”这一概念,并且共时性地将’85美术新潮的重要艺术群体和活动分为三类:第一,以“北方艺术群体”、“浙江’85新空间”、“江苏青年艺术周大型展览”等群体为代表的“理性与宗教气氛”;第二,以上海、云南“新具象展览”、北京“11月画展”、“深圳零展”、山西“现代艺术展”等为代表的“直觉主义与神秘感”;第三,主要是以行为与装置为主的“观念更新与行为主义”。熟悉欧洲艺术史的人们应当能够轻易看出,此三种倾向皆属于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西方艺术向现代主义转型时期的典型思潮[4]。

上一页 1234567 下一页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