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眼中的雾霾是诗情画意

时间:2015-11-11 10:50:19 来源:新浪收藏

  中国生态有雾霾,艺术有“雾霾”吗?艺术界的“雾霾”现象是什么?艺术界的“雾霾”有哪些困惑……对此带着这些问题率先走进中国艺术“雾霾”区,让我们一起来解读有关艺术“雾霾”的现象和问题。

郭熙《早春图》

  从语义学的角度来看,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是一种自然界的天气现象,是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气温接近零点,相对湿度较低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就是我们常见的“雾”。雾的出现以春季二至四月间较多。在中国画史上,这种与“雾”现象有关的山水画作品中可谓浩如烟海、不胜枚举。如董源《潇湘图》、郭熙《早春图》、赵令穰《春山图》、马远《踏歌图》、唐寅《行春桥图》等等。不过这些雾都是在山谷、溪流、树林、屋舍等处的淡雾、薄雾、轻雾,淡淡的、稀稀的、袅袅的,是或动、或静、或聚、或散地萦绕着、弥漫着,缠绕着。像一条薄纱串联着构成山水画的山水、林木、舟楫、人物等构成要素,在视觉感受上无不给人以清婉、爽朗、空灵的审美效果。

马远《踏歌图》

  事实上,另外一种自然界的天气现象“云”与“雾”的联系也异常紧密,准确地说“云”和“雾”的关系可以用“朝夕相处,形影不离”来描绘和形容。这一点,可以在中国的词语学中得到验证。如成语“云雾迷蒙”“云鬟雾鬓”“愁云惨雾”“雾集云合”等等。作为空中飘浮的“云”在自然界中主要以三种形态存在:大团型的积云、大片型的层云和纤维型的卷云。这些形态在中国山水画中运用较多、人物画和花鸟画次之。山水画中如展子虔《游春图》中的卷云、米芾(传)《春山瑞松图》中的积云、蓝瑛《白云红树图》中的层云。其表现手法主要有勾勒法、皴擦法、留染法等数种,但其共同的艺术指向就是表现时空、丰富笔墨、托物言志、营造意境。

城市雾霾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