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CCAA中国当代艺术评论奖 艺术批评的衰退与民主化的到来(2)

时间:2015-10-31 08:07:11 来源:凤凰艺术

  对于中国有偿批评与批评的衰落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加拿大学者、策展人、艺术家郑胜天认为:“这个问题在全世界都是存在的,希望以利益关系来影响艺术批评或者是艺术出版这种现象一直存在,只不过西方或者是发达国家有长期以来形成的机制,这个机制从各个方面来控制这种利益的冲突”。进而他补充回应道:“这个问题在中国如何解决我也没有答案,但是我觉得也不一定持完全悲观或者是绝望的状态。我觉得中国不是缺乏批评,是缺乏独立的批评,独立的批评这一点很重要,独立批评的基础是要有独立的人格。但是总的来讲,在西方讨论了很多年说艺术批评是不是走下坡路?是不是面临危机?一方面是受到市场的影响,现在艺术界发言权越来越多的是市场在发言,或者是dealer,或者是curator策展人,批评家的声音越来越小,作用越来越小,确实有这样的现象。”

  “但是另一个方面,艺术批评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发达、这么活跃,因为你看现在有多少杂志,国内外都是这样,各种各样的媒体平台使得艺术写作的数量超过历史上任何时代,只不过我们刚刚形容的那种80年代甚至是在西方来讲19世纪的那种传统的艺术批评的作用,现在衰退了,现在艺术批评只不过是一个声音而已,但是现在有很多声音。我觉得艺术批评或者干脆叫‘艺术写作’,不一定完全是我们中文意义上的批评,可以提供资讯,也可以是一种更深入的介绍。关键是我们怎么看待现在艺术批评所处的地位,可能再想恢复80年代的情况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新的时代如何找到我们艺术批评、艺术写作的位置,这点很重要。”

  批评的民主化到来

  皮力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他说:“结合我自己的体验,中国批评家谈论批评的时候往往过于放大了批评的效能和权力,实际上有各种类型的批评,有来自各种背景的批评,有发生在杂志上的批评,有社交媒体上的批评,批评——特别在今天进入一个很民主化的时代。当我们谈论批评的市场化、商业化的时候都预设了一个对传统印刷物的崇拜,我觉得这跟中国建国以来的意识形态对于传媒的控制有特别大的关系,中国的艺术家对批评家的‘迷信’是因为长期的集权、长期的意识形态管制导致的,在传媒被高度控制的情况下我们形成一种对传媒的‘崇拜感’,这很容易滋生艺术家和批评家的问题,就像我们的政府会收买传媒,艺术家也会收买传媒,这是我们中国所有批评家在写东西时血液里边的DNA,中国批评家应该破除掉这个DNA。今天批评的完全权威变得特别柔弱了,我觉得艺术批评家对艺术独一无二解释的权利在今天已经没有了,这个话语变得很平面化,这是一个绝对民主化时代的到来,批评家没有绝对民主批评的权力,而且这个权力也不可能带到市场、商业化里边来,批评就应该是一种很多元的形式。”

评委嘉宾皮力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