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保护赶上非遗的消失(2)
另外,非遗是一项丰富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是单向度的、单层次的一种工作。它至少包括四个层次的内容:精神层面、事业层面、市场与产业层面及环境优化层面。为此,在非遗资源转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分清哪种类型非遗适合在精神层面进行研究与发掘,哪种类型的非遗适合在事业层面进行政府主导的研究、发掘与推广,哪种类型的非遗适合在市场与产业层面进行开发等,切忌一刀切的做法。
在非遗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但不要将非遗保护发展策略问题与战略格局问题相混淆。非遗保护发展策略强调的是分类管理、突出重点,应对濒临灭绝的非遗品种尽快抢救与保护,但必须清楚抢救与保护并不是非遗发展的全部,还要考虑战略协调与格局的问题,要通过对非遗的抢救、保护、传承、发展(包括市场与产业开发)来形成非遗可持续发展的格局。
非遗的保护始终追不上非遗消失的速度,什么样的发展机制或工作机制才能缓解这一问题?重点是在抢救与保护的同时,要进一步发掘需求,推动非遗介入、融入当代生活,促进以传承人为中心的人才培养及以名人、名品、 为核心的产品体系。要实现这一点,就应强调非遗资源化、资源资产化,逐步形成非遗资源产业化机制,并以新的科技融合发展为推手,推动“市场+互联网”机制和非遗科技的发展,如非遗大数据、非遗云服务……通过加密、防复制等技术手段实现非遗移动鉴证备案等技术。
非遗的保护与发展,关键是要认知、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内在规律,站在非遗发展的现实基础之上,在世界文化艺术发展、世界产业发展的格局中,探讨非遗保护与发展转型的重要性。强化理论与前沿实践的总结与提升研究,做好战略的制定与规划布局,抓好非遗资源重点环节的管理工作,不断建构非遗管理体制与体系,推动市场体系的成长,真正做到育民、惠民、富民。建立非遗管理的支撑体系,文化投融资,特别包括文化财政、文化税收、文化市场及工商管理等服务支撑体系,强化法律制约、政策的引导、行业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