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医院急救床位爆满 北京拟建急救信息联网系统
由于全市急救资源没联网、急救无标准、老病号压床、患者家属只认某些医院等原因,导致本市出现120把急症患者送到医院后,因急诊没床位不得不继续转院的情况——昨天(19日),本市一位急诊科医生在网上爆料,一名患者被急救车送了5家医院都未能找到一张急诊留观床位。市卫生局当天表示,正在考虑建设全市急救信息联网系统,届时医院急救床位情况将实时传送到急救中心。
紧缺原因一:急救无标准
昨天,东单附近的一家三甲医院的一位急诊科医生在自己的微博上透露,一名患者被急救车送了5家医院都未能找到一张急诊留观床位。而一位120急救人员认为,连续5家医院都没有急救床的情况比较极端,不过120确实曾经遇到过一两家医院都没床的情况。朝阳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梅雪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医院急诊抢救室有16张床位,但是有超过40个病人滞留在急诊;急诊观察室有37张床,滞留的病人达70多人。”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北京市三级医院中大约半数存在急救床位紧张,其中十几家知名三甲医院情况更严重。
梅雪分析,造成急救床位爆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人口老龄化带来老年慢性病病人增多,心血管病等急诊病人也相对增多,特别秋冬交替之际,是心脑血管和呼吸疾病突发的高峰期。但急诊室中,也确实有一部分“不急”的病人。“在急诊接诊的患者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病人不需要看急诊,但是由于急诊不受挂号时间限制,不少上班族晚上就到急诊看病。”
目前我国没有急诊收治标准,什么情况的病人应该看急诊没有规范。对于急诊究竟该设什么“门槛”,一位三级医院的急诊科医生无奈地表示院方不好判断,“在医患关系比较紧张的当下,医生都怕背‘推诿病人’的黑锅。”
紧缺原因二:老病号压床
业内人士分析,急救床位短缺其实并不完全是由于全市的急救资源少、急救床位配置不够引起的,其根源在于住院床位紧张。据统计,2011年,全国公立医院拥有床位324万张,使用率超过九成;三级医院有床位122万张,使用率为104.2%,且自2008年以来一直保持在100%以上。
目前很多在急诊留院观察、占据床位的病人,病情已进入平缓期,应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但很多大医院的住院病床一床难求,非急诊患者需要排一两个月的队甚至要等上半年才能住得进去,即便是急诊患者,一时也难以腾出床位,所以患者只能长期滞留在急诊室,边留观边等床。有的医院仅急诊科的病人压床就达一年以上。
深究造成医院住院床位紧缺的原因,是由于目前没有建立起治疗、康复、护理相衔接的链条,急缺康复医院和护理医院。北京多数三级大医院拿度过急性期的慢性重症患者“没辙”,由于找不到“下家”,很多度过急性期的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只能“赖”在大医院里。
紧缺原因三:家属只认这几家
其实,急救床位紧张并非所有医院都紧张,供需矛盾突出的集中于十几家大医院,这种紧张在某种程度上也与患者家属的选择有关。
一位120急救中心工作人员就发现,有时明明知道一家医院没有床位,但家属还是坚决要求把病人送至该医院。“病人点名要去某家医院,我们也没有办法。”其实,急救人员与医院急诊科之间随时保持联系。“我们经常会收到一些医院发来的短信或电话,例如‘安贞医院无床’、‘中日友好医院无床’等,我们把这些信息反馈给患者,但家属还是执意要求去试试运气。”
市卫生局医政处一位负责人坦言,医保报销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患者看急诊。根据医保报销政策,只要被急诊留院观察,就可以按照住院标准进行报销,比门诊的报销比例要高。
有医务人员建议全市急救室床位信息能够联网,并实时传送给120急救车。对此,市卫生局应急办负责人表示,本市的确正在考虑建立全市急救信息联网系统。不过急救信息的联网有特殊性,因其变化太快,可能在120运送患者的途中这家医院还有床位,但到达医院时,床位就已经满了。所以这个系统还需要在设计上更加科学和精密。(记者 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