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亲揭“苏超”爆火真相,不播国足播“苏超”,国足输球又输人
时间:2025-06-07 11:05:04 来源:必应
原标题:央视亲揭“苏超”爆火真相,不播国足播“苏超”,国足输球又输人
央视并未安排直播国足的这场“生死战”,似乎并不关心这场比赛的成败,给人的感觉就像对这场赛事不甚重视。结果正如人们所料:国足又再次失败。而更让国足“丢脸”的是,从6月5日起,央视频居然开始转播苏超联赛,这一行为简直是当面打脸,充满了力度与气势。
1
谁能想到,当国足仍在球场上以“养生散步”方式应付比赛时,苏超联赛已经把江苏13个城市之间的“地域争斗”变成了一场全民狂欢。就在此前的央视报道中,国足几乎没有提及,然而每一字每一句却像利剑一般精准地刺向国足,让人不禁心生痛感。一个票价不过十块钱的业余联赛,竟然能够让球场热得如同春运现场,三次放票秒售罄,甚至黄牛的票价一度飙升至五百元。球技如何暂且不论,但气氛和场面却是真实而火热的,观众的热情爆棚,激情四溢。与其说苏超火爆,倒不如说它靠江苏人“散装互掐”的地域梗和草根球员的拼劲打破了常规,彻底引爆了这个赛事。而与此同时,国足似乎还在为“海参吃多了跑不动”找理由,连“越南都打不过”都快成了常态。其实,所谓的“苏超”听起来像是英超的山寨版,但它实际上是江苏省举办的第一届城市足球联赛,13个设区市各派一队参加。这个“散装”模式的联赛,居然能掀起如此热烈的波澜,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2
“楚汉争霸”的宿迁与徐州对决,“真假南哥”的南京与南通交锋,“太湖三霸”的苏州、无锡与常州之间的火拼,所有的对决都弥漫着浓浓的地方恩怨。网友用一句话“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形容得十分贴切,简直把比赛变成了大型的“省内群架”。球迷们看比赛,就像看地域大战,输掉比赛的城市将被调侃“罚”吃盐水鸭加糖,而获胜的队伍则享受水蜜桃换鸭肝的“奖励”。南京队一旦失利,当地球迷甚至集体调侃:“以后鸭血粉丝汤里别想加鸭肝。”常州队的表现尤为抢眼,在三战全败后成为网友调侃的对象,“吊州”、“巾州”的称呼层出不穷,成了笑料的源泉。常州队背负着“恐龙出征,寸草不生”的锅,真是“常州出段子,输球不忘搞笑魂”。比赛的火爆程度,绝对可以让中甲的替补都不敢轻易挑战。尽管苏超的516名球员中,仅有29人是真正靠踢球吃饭的职业球员,其他的则是各行各业的业余选手——程序员、快递员、教师、学生等,只要是热爱足球的人,都能在场上找到一席之地。这种配置的阵容或许技术上无法保证,但在激情和热情方面,绝对无人能及。这种“业余极致”的状态,反而激发了久违的竞技精神,让比赛充满了火花与真诚。
3
6月2日,央视新闻播出了关于苏超火爆现场的报道,镜头扫过一个个在泥地中奋力抢断的球员,球丢了,他们愤怒地跺脚,赢了,他们激动得热泪盈眶,喊着口号。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足这些年来的“养生打法”,不仅摔倒少见,甚至连汗水都显得格外“节约”。一边是草根拼搏,一边是高高在上的悠闲走场,这种强烈的对比,不需要额外点评,大家自然会有所感悟。苏超的火爆,并不在于比赛技术如何精湛,而是在于城市荣誉感被调动到极致,每一场比赛都像是城市的荣誉之战。每支球队背后都有自己的“后援团”,他们开车、举着横幅,前往比赛现场,支持自己的城市。比赛带火了当地的餐饮、住宿、旅游产业,甚至各地的景区都推出了“观鸟观赛”套餐,常州的萝卜干炒饭加门票只要9.9元,简直像是将“村BA”升华成了省级大戏。这样的文旅联动,不仅让赛事更具吸引力,也让全省的民众感到深深的自豪。
这种热度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赛场上,更是延续到电商平台,成为了热门的商品。某电商平台上,苏超的周边商品销售火爆,球迷服单品销量突破千件,轻松登顶足球服新品榜的第一位。各队的队徽贴纸和“叫南哥”帆布袋也卖得不亦乐乎,甚至出现了各种“苏超梗”主题的手机壳,整个赛事仿佛变成了一个“联名限定”的文化联动。这一切的成功,不仅仅在于赛事本身,更在于地方文化的传播和球迷情感的投入,正是这些因素使得苏超的品牌效应不断提升。
更令人惊讶的是,所有这些热卖的商品竟然都是从江苏本地发货,表明这场全民狂欢并非是外界强加的,而是源于江苏人的情感和实际行动。这场热潮不止吸引了球迷,也让所有的“段子手”都感到佩服。网友甚至开始呼吁:“赶紧拍一部苏超纪录片,涵盖看球、看梗、看人情味,缺一不可。”
苏超的火爆并不是偶然的,它背后有着深刻的硬核逻辑。首先,江苏省有着深厚的足球基础,早年的苏宁足球队吸引了大量球迷,尽管球队解散,但球迷的热情并未消失,苏超的出现刚好填补了这空白。其次,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江苏的财政充足,基础设施完善,各个城市都具备承办高规格比赛的能力。最后,江苏独特的文化属性也使得“散装江苏”的球迷文化成为了赛事的一大亮点。从“冤种”设定到各地的传统互相“喊麦”,这些地方特色为球场增添了更多的魅力。
尽管苏超火爆,许多其他省份也想模仿,但深究后才发现,江苏的模式并非容易复制。江苏的城市虽有争斗,但在文化与基础设施上能抱团合作,正是这种独特的地方力量让苏超成为了中国草根足球的现象级实验。尽管中国足球一直面临质疑,频繁的换帅和高投入外援未能带来相应的成绩,而苏超却用一种纯粹、热血的方式为中国足球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那就是:把足球还给普通人,把热情还给赛场,让球场上重新充满活力。
结语
苏超的成功,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足球的热情并未熄灭,而是被困在了“名利”这道门后。如今,连央视都开始倾情转播一个省级联赛,当全国球迷为“苏超”而争论不休,国足若再不觉醒,恐怕连热搜都抢不到了。江苏人这回“玩大了”,不仅带来了希望,也给国足上了一堂最深刻的课。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