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市场屡现局中局
文:夏清逸
“现在送来的拍品听都没听过的证书很多,2000~3000多元开一张,一个人给瓷器、玉器、印章……什么都开,开了几十件上百件。我看到的凡是有证书的100%都是假的。”
“现在大家都在玩收藏,但是想想哪有可能遍地是古董啊!假古董、假专家和不靠谱的仪器鉴定等已经成为如今收藏的三大乱。” 收藏家、鉴定家王立军如此对媒体表示。
《古董局中局》作者马伯庸也认为,古董本身利润非常高,尤其鉴宝节目一炒,动不动一个碟子卖了几千万元,一个瓶子几亿元,老百姓只看到吃肉,没看到挨打,没看到被骗的家破人亡。
而这就如同“鬼市”,只在漆黑的夜里出现,天一亮,则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从来没有出现过。
藏家的学费
章宇(化名)进入收藏圈不过五六年,但已在古玩上投入了近千万元。他最早在各地文物市场几万几万元买进的“古董”,最后证实都是赝品。章宇的幸运在于,“还好我有一个原则,在我不懂的时候不买贵的。”章宇说。
买赝品是每个初入收藏圈的藏家必交的学费。“谁没有看走眼呢?造假技术越来越高,学费交得少就是幸运的了。通过一次次交学费,积累经验,避免以后看走眼。这就是造假者和鉴定者、收藏家的斗智斗勇。”上海拍卖行副总经理陈克涛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章宇从小对古玩感兴趣,5年前,因为偶然从朋友处得知查济的明清古村落保护得很好,便兴冲冲地跑去,在当地花两三万元买了一批青铜器、瓷器和木器。结果回来后发现青铜器和瓷器全部是假的,“假得自己仔细看都能看出来。”
不久他去丽江,又注意到当地有很多佛像、铜器,便对着书花了两万元买了一些。结果那年春节去洛阳,他在洛阳的街头看到一模一样的铜器,就知道自己又买错了。
“后来在上海的藏宝楼,我也对照着书上的器形、老旧程度凭感觉买了三四万元的青铜器,后来发现都是新的。青铜器起点太高,水太深,造假水平也太高,况且青铜器真品怎么会出现在地摊上。后来我吸取教训,兴趣也转移到较偏门的高古瓷器的收藏。”章宇说。
“那些做仿品的就是针对刚刚进入艺术品收藏领域又有点闲钱的玩家,他们不知道水有多深,就是买几本书几张光盘,对着图录和电视片去买,这些人最容易上当。”上海朵云轩副总经理于文盛告诉记者。
于文盛反复强调这个圈子“水很深”,将刚入行的藏家比作一只旱鸭子。“从刚下水到游出名,非一日之寒,只有不断螺旋式进去,而且你没有点悟性也看不出来,有些东西仿得特别逼真,只是感觉有些不对,要的就是这种感觉。”于文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