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几多馆藏难出深闺(2)
馆藏现当代画作除老艺术家捐赠外,不少是新中国成立后从历次美术大展中“淘”来的。“雕塑作品相对少一些,原因是它们非常占空间。”梁江说,如今中国美术馆也开始收藏当代艺术、新媒体等门类。而上万件古代藏品以明清两代居多,一些老艺术家在捐赠自己作品时,索性把个人藏品也捐了。今年年初在美术馆展出的“邓拓捐赠中国古代绘画珍品特展”便属此例。不过,馆内国外藏品数量很少,四幅毕加索晚期作品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中央美院美术馆是惟一一家跻身首批国家重点美术馆的高校馆,据馆长王璜生[微博]透露,馆内现有藏品在13000件至15000件之间,既有古代绘画、近现代绘画、雕塑,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至今未曾开箱的青铜、陶器等器物。十数件东汉时期的画像砖更是弥足珍贵。
来央美之前,王璜生是广东美术馆馆长,这家馆的藏品数虽不及央美馆,但它以海外华人美术作品和近现代沿海美术作品为主的收藏也颇有特色。此外,现已迁入中华艺术宫的上海美术馆“家底”同样殷实,约有14000件馆藏品。
藏品迈几道坎才能展出
有好事者以中国美术馆此番“搜尽奇峰”展为例,算过这样一笔账——馆藏总量11万件,一次展出不到一百件,要把全部藏品展个遍,需要展出1100次。按照如今每年屈指可数的藏品展,怎么也得花上百年,这还未将逐年增加的藏品数考虑进去。于是人们慨叹:国家美术馆尚且如此,其他场馆又能好到哪里?
一方面是观众报以极高热情追捧这类精品,另一方面众多馆藏却鲜有机会与公众谋面,原因何在?梁江对此解释说,除常规性展览外,以前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大都是根据重大节庆或活动来拟定主题,展品以指向明确的现当代作品为主,类似山水、花鸟这类主题不明晰的藏品旧作,很难被归入其中,甚至连轮候的机会都得不到。
“为什么众多馆藏得不到重视?”王璜生直指问题核心:“美术馆本应是博物馆体系的一支,属于艺术博物馆,但现行体制却将二者割裂开来。”在这个体制下的一个极端例子便是,成立于1956年的上海美术馆建馆不久即被更名为“上海美术展览馆”,此后近30年只办展览却无任何馆藏。
在王璜生看来,国内美术馆更多是在为活着的艺术家服务,而不少藏品的作者要么已谢世,要么不在艺术中心,他们曾经的心血之作无形之中已被打入“冷宫”。连普通观众都知道馆藏品的含“金”量更高,缘何美术馆偏偏坐拥金山而偏顾其他?资金是个不小的因素。王璜生说,与西方拥有较完善的基金会制度不同,经费短缺是国内不少美术馆共同面临的问题。以展示为目的的展览要么直接收取场租,要么事后留下几件作品抵作费用,全都是为了维持场馆的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