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博将修复千年沉船

时间:2012-11-17 12:50:14 来源:川北在线综合报道

华光礁1号千年沉船

  修复四步曲还文物真容 华光礁1号’千年沉船将光彩再现

  11月7日,国家文物局无偿划拨海南1213件珍贵文物及文物标本的好消息,再度让文物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经过数百上千年的“沉睡”,破损的文物也许早已失去了它原有的风貌。然而,还原原貌并非一个简单的过程,它不仅需要采用特殊的技术,对于不同种类的文物,还需要采取不同的修复方法。本期《揭秘》为您介绍古文物的修复过程。

  四个步骤还原“千年沉船”

  “现在省博物馆最大的工作就是对2008年打捞出来的‘华光礁1号’沉船进行修复。”省博物馆保管部的包春磊博士介绍称,“华光礁1号”是南宋时期的商船,沉船的出水文物近万件,其沉船遗址位于华光礁环礁内侧,曾多次遭到非法盗掘,导致沉船遗址破坏严重。2007年,海南省博物馆对“华光礁1号”古沉船内的文物进行挖掘,随后对其进行了去霉、脱盐、脱水、加固等一系列保护和复原工作。

  包春磊介绍,对出水文物来说,脱盐是修复的第一步。因为在海水中的长时间浸泡会导致物体吸收大量盐分,含有大量的氯化钠、氯化钾等成分,脱盐实际上就是将氯离子脱掉。“华光礁1号”沉船,光是脱盐的过程已经持续2年多时间,现在已基本完成。

  接下来的一步就是脱硫,“对于沉船来说,固定船板的铁钉会产生硫化物,对木头损害很大。”即使有的铁钉消失了,但难免会有些残留物在木头里,需要把它们清理出来。脱硫就是加化学试剂把铁元素和硫化物置换出来,防止它继续腐蚀。

  “第三步就是脱水和填充,简单的说就是用乙醇将水分脱离出来。”包春磊称,脱水后的木板如果不经过进一步处理,就像是面条一样,十分脆弱,而且沉睡近千年的木板上可能早已千疮百孔,这样就需要用聚乙二醇之类的试剂对这些小孔进行填充。“填充实际上就是起到支撑作用的。”

  在这些步骤完成后,最后一步就是复原。船只残缺的小块可以用现在的木头来代替,从而把整个船只复原出来。

  浸泡文物要常“换药”

  无论是沉船还是海瓷,都离不开上述的四个步骤。“然而,在这些步骤里,脱水和脱硫是最麻烦的。”包春磊说,脱盐只需用去离子水浸泡,大多盐分就能置换出来,但在脱水和脱硫时,还需要放一定量的化学药剂,且药剂放的时间长短、环境等都是要谨慎对待。

  “在浸泡一段时间后,还要测试一下,看需不需要换药。”包春磊称,浸泡时间久了,药水很有可能会饱和,这就需要重新更换,因此,要定时用仪器检查浸泡药水的浓度差。“填充同样是一个非常复杂而细致的过程。”包春磊称,脱完水之后,文物内部的细胞被破坏,很可能坍塌,需要有东西在里面来代替水作为支撑。“就是用聚乙二醇类的化学试剂从小分子到大分子的过程进行填充。”

  “在海南,大多都是出水瓷器,出土的瓷器比较少。”省博物馆保管部工作人员符燕说,考古队打捞和挖掘到古代器物后,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去凝结物等清理工作。如果瓷器出现破裂,一般用AB胶或者修补剂进行粘合。如果是对于残缺处的修补,为了更加美观,让观展的人们能看清它原来的形状特征,工作人员通常就会用石膏之类的物质代替残缺部分。

  铁器涂保护膜防蚀

  符燕说,铁器的修复和瓷器的修复也很类似,第一步就是脱盐和除锈,放在去离子水里,让其与氧隔绝,随后用洁牙机等工具进行除锈。铁器的修复有可能多一个步骤,那就是还要将器物表面涂上一层缓蚀的保护膜,防止其氧化。如果有破损断裂的地方,需要用铁进行粘结。“缺什么材质就尽量用类似的材质进行粘结修补。”符燕说,用偏磷酸钠等综合药剂涂在铁器表面,从而达到缓蚀的效果。最后一步就是封护,同样是在表面涂一层药剂达到隔离氧气的作用,这样就更加保障了缓蚀的效果。

  另据符燕介绍,实际上,文物修复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商业修复、考古修复和展览修复,大家在博物馆看到的都是展览修复。三种修复的目的需求不一样,商业修复有其特殊的需求,为了让器物看上去美观,其修复要求更加严格,文物上甚至不能留一点缝隙,将其修复到一点没有破损过的状态。而展览修复,以便鉴赏,考虑更多的则是如何呈现出古文物原汁原味的历史感,因此,通常会将其出土后的样子,做一定的修补后就展示在大家的面前,对修复表面的视觉效果的要求没有商业修复高。而考古修复则是存在于商业修复和展览修复之间,与展览修复的界限并不严。

  闪光灯会导致部分文物褪色

  修复工作完成后,紧接着就是文物的保管和陈列。“有些来博物馆参观的人拍照时会开闪光灯。”符燕说,有些文物,如古代字画、纺织品、陶瓷等,受到强烈的闪光灯刺激后可能会褪色,所以不能使用闪光灯拍照。而为了保护文物,博物馆的展厅内的灯光都不会很亮。

  文物库房高温高湿、高温低湿或者温度忽高忽低都不利于文物材料的保存,需要控制好文物库房温湿度,让其处于适宜状态,这样才能有利于文物长期保存。

  符燕称,文物库房温湿度控制有一定的措施,遇到寒冷冬季和酷热夏季,需要对库房内采取与一些控温措施,如安装暖气设备和空调等。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那就需要对库房密闭和通风维持库房温湿度,密闭是为了防止和减少外界不适宜温湿度对库内的影响,主要是对库房的门窗进行密封;而通风是利用热压差,让库内外空气得到交换,从而达到调节温湿的目的。

  在省博物馆的库房内,记者看到工作人员都戴上了口罩和手套,穿着卫生服,正忙碌着给陶瓷碗上清漆,以便作标记。“只要接触文物都需要戴手套。”符燕说,这些装备都是为了避免对文物造成损害。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