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私人博物馆路在何方(2)
缺钱,这是几乎所有私立博物馆最头疼的一个问题。吴杨波告诉记者,目前已开办的民营博物馆许多都经营惨淡,要想扭转这种情况,政府的支持必不可少,但是私人博物馆还得靠自己走出一条路,以馆养馆。他建议私人博物馆要结合自己的特长拓宽办展思路,走专题化、精品化、特色化路线,集知识性、艺术性和娱乐性于一身。“私人博物馆可以采取灵活的门票制度,除此之外,通过国内外巡回展出、馆际交流、与学校挂钩争取稳定的观众源等方法,也可以带来收入。” 吴杨波说。
杨文也同意以馆养馆的做法:“现在很多城市鼓励以馆养馆,在博物馆的运作中,藏品流通仅是收入的一小部分,相关衍生产品的开发能带来大效益。比如有的展馆和餐饮结合,有的民俗博物馆开发相关的纪念商品,都是不错的办法。”
【他山之石】
马未都(微博)模式有争议
1997年,北京琉璃厂西街一座面积仅为400平米的门面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微博),它的主人就是如今大名鼎鼎的马未都, 凭借马未都的个人魅力,观复博物馆提供了一个私立博物馆的生存样本。
和所有私立博物馆一样,“观复”也被资金困扰。微薄的门票收入与高昂的运营费用相比,显得微不足道,馆址因此从繁华的市中心搬到了郊外。除了门票,“观复”的收入另有提供收藏知识及鉴定证明的报酬、场地出租及衍生品出售,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马未都的个人名气。
为了摆脱个人能力的局限,马未都决定依靠社会力量。“观复”于2004年开始理事会制改革,2007年正式实行理事会制。这样,来自董事会几位企业家的拨款、理事们的不定期赞助、博物馆会员的会费等,使运营资金得到了有效保证。2008年,“观复”第一次实现盈亏平衡,成为全国数千家公私博物馆中的特例。2010年6月,马未都又创建了“观复文化基金会”,他把名下的文物全部捐献出来, 基金会接受了首批社会捐款1000 余万元。
陈少湘表示:“这种模式有争议。在目前文物保护法的制度下,基金会的运作模式并不一定能够行得通,可能一不小心就会触犯法律法规,只能够打打擦边球。”而周勇也表示:“‘观复’模式在广东难推广,我们正在探索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至少能让博物馆能够运营下去。”
三种可借鉴模式
单靠政府有限的扶持,根本无法保证私立博物馆的长期运营。私立博物馆如何才能够拥有自己的造血功能?有三个生存样本能够提供一定的借鉴。
最赚钱的,是花都石头记矿物园。董事长、珠宝商人苏木卿利用在世界各地采购宝石的机会,搜集到亿万年来世界各地的矿产奇石。
2009年,石头记矿物园开业,园区占地面积70亩,主建筑面积17777平方米。这里有各种天然石头凑成的满汉全席,再加上世界最大的水晶观音、最大的夜明珠等,绝大部分游客参观后,用得最多的评价就是“震撼”两字。迄今为止,整个矿物园投资已超过1亿元,展出各类矿物品种超过2000种,数量达近万件之多。
总经理苏一肪告诉记者:“我们的秘诀就是精耕细作,最大的推广就是口口相传,宗旨是观众会不会感动,会不会震撼。算上当初采购宝石的费用,我们预计开业5年后达到盈亏平衡,开始赚钱。现在门票收60元/张,但我们主要做的是团客,门票微利,只占总收入的30%左右。最大的收入来源于商场珠宝的销售,占60%,再加上旅游带动餐厅消费,又有10%的收入。”
价值 的,是天津着名的“瓷房子”。主人为粤唯鲜文化产业投资集团董事长张连志,他将一座年久失修的法式建筑,花费6年时间包装成为一栋价值高达20多亿元的“瓷房子”,装饰共使用了4亿多片古瓷片、13000件古瓷器、300多件汉白玉石雕、300多只瓷猫枕和20多吨天然水晶和玛瑙。虽然要收20元/人的门票,但每天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复制意义的,是深圳玺宝楼青瓷博物馆。馆长将博物馆不能销售流通的文物、文化资源转化为盈利手段,馆内开设优雅茶艺馆,包括自然标本学习室、文物鉴赏厅、歌舞文艺表演厅、茶艺讲座等多项服务功能,将博物馆打造成社区文化休闲中心,让观众在参观瓷器的同时品茗香茶,在欣赏中得到休闲享受。
■本报记者 蔡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