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防锈的“二次创业”
摘要:值得一提的是,在取得行业领导者地位后,这家企业并没有沾沾自喜、裹足不前。在意识到过去应用于冶金领域的大批量同质化的单一防锈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之后,沈阳防锈率先进行了被称作“二次创业”的转型升级,向小批量个性化综合性防锈领域进军。
有这样一批中小型企业,它们的销售额不起眼,却占有本行业市场的主要份额;它们埋头创新,却极少出现在公众视野里。
在中国装备制造业防锈防护领域,沈阳防锈包装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沈阳防锈” )正是这样一个典型的“隐形冠军”,低调,专注,并有着独特的市场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取得行业领导者地位后,这家企业并没有沾沾自喜、裹足不前。在意识到过去应用于冶金领域的大批量同质化的单一防锈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之后,沈阳防锈率先进行了被称作“二次创业”的转型升级,向小批量个性化综合性防锈领域进军。
低调的行业龙头
锈蚀是金属制造业的致命毒药。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因金属腐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7000亿~10000亿美元。其中,英国近年来因腐蚀造成的损失平均达100亿英镑,占GDP的3.5%;德国的损失约为450亿德国马克,占GDP的3.0%;美国年腐蚀损失达3000多亿美元,占GDP的4.2%。
“中国制造业每年的锈蚀损失高达万亿,而其中三分之一以上是可以通过采取正确防锈措施避免的。”在中工联创国际装备制造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刚看来,防锈是一个目前还不被重视,却又亟需被重视的产业,它不直接创造价值,而是通过减少锈蚀损失体现自身价值。
说到我国防锈防护领域的龙头老大,张晓刚毫不犹豫地报出“沈阳防锈”的名字。“这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多年来都是第一。”他告诉《机电商报》记者,虽然该企业规模算不上非常大,但在业内却是首屈一指的领军者。
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沈阳防锈销售经理陈实表示,在防锈领域,沈阳防锈的市场份额已经占到三成以上,近几年公司销售收入的年均增速在20%~30%左右,“第二名和第三名的市场份额加起来都不如我们”。
陈实介绍,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的沈阳防锈,已经在中国金属防锈防护领域浸淫了二十多年,是一家 的高新技术企业,2012年公司实现年销售收入5.7亿元,已经连续多年在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等方面均以较大优势位居同行业首位。
据了解,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平均锈蚀率约为3%~5%,而沈阳防锈为其服务的行业减少了三成以上的损失。但沈阳防锈并不满足于仅仅在国内市场称雄。“我们有多款产品的工艺技术水平已经达到国际水准,并在国内最早将气相防锈包装材料从军事装备应用扩展到冶金、装备制造、航天航空、电子电器等重要领域,接下来我们也计划进一步开拓国外市场。”陈实说。
转型升级样本
防锈需求起源于军工产业,发展壮大于冶金产业,最终将迈向装备制造产业。沈阳防锈常务副总刘艳霞告诉记者,目前,军工和冶金领域的防锈市场已经相对成熟和饱和,而装备制造业对防锈的整体认识还明显不足,但需求量却已经在迅速增长。
“这意味着,以前应用于冶金领域的大批量同质化的单一防锈方式已经落伍,小批量个性化的综合性防锈需求将成为未来的主流。”张晓刚认为,为了满足新的市场需求,整个防锈行业正面临着一次大规模的转型升级。
早在数年前,沈阳防锈就敏锐地洞察到新市场巨大的潜在需求。在取得行业领导者地位后,这家企业并没有沾沾自喜、裹足不前,而是率先进行转型升级。沈阳防锈董事长刘洪文将这次转型称作“二次创业”。
刘艳霞介绍,“二次创业”主要从两方面做起:一是以全流程防锈为支撑,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提升服务能力,向“双高”方向转型,从生产型制造业迈向服务型制造业;二是以金属防锈防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基础,整合业内外上下游资源,延伸产业链,扩展服务范围,促进整个行业技术进步。
所谓“全流程防锈”的理念最早由刘洪文提出,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即防锈诊断全流程、客户对接全流程和商务对接全流程。为此,沈阳防锈在创业期就开始建设数据库,这在当时被不少人视作“ ”的举动,事后被证明是富有先见且极具成效的。
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公司开始向“双高”转型——打入高端市场,提供高附加值服务。一方面,沈阳防锈获得了中原内配、奇瑞汽车、宝马汽车、三菱发动机等众多高端客户的认可;另一方面,超越只是卖防锈产品的初级阶段,而是向客户提供全流程的解决方案。
除此之外,沈阳防锈将原来企业内部的技术中心进行升级,建立了国内 金属防锈防护技术公共服务平台(MAPT)。业内人士将其比作“防锈医院”,随时准备接待各类“患者”。
该平台负责人白芳告诉记者:“公共服务平台的专家团队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国内外防锈领域知名专家;二是防锈上下游的技术专家;三是防锈产品生产企业的专家”。换言之,这是一个“来自行业服务行业”的公共平台。
这一举措为沈阳防锈拓宽了服务领域,使得公司在原有金属防锈服务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产品防护服务。记者了解到,目前不少出口到国外的机床等整机产品的包装均由沈阳防锈完成。(中工联创国际装备制造研究中心 张晓刚 广阔 贾艳伟 田苗苗 何珺)
注:以上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立场,也不代表本网站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