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市:搬出“穷窝”走上致富路
据统计,华蓥市近八成的贫困人口生活在地质灾害区、采煤沉陷区、旱山区、渠江洪灾淹没区“四大特殊贫困类区”,基础设施落后、安全饮水难度大、生产生活条件差、公共服务欠账多。今年以来,该市积极实施以易地扶贫搬迁、地质灾害搬迁工程为主的保障安居工程,着力改善群众生存和发展环境,让贫困群众安居乐业。
“搬出来”的幸福新生活
“国家政策好啊,我70多岁了,从来没有想过这辈子还能够从深山老林里搬到山下来住楼房。”近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观音溪镇田坝子村贫困户常开广一家人搬进了山下的新居。
常开广一家居住的田坝子村1组位于半山腰上,这些年原来居住的几十户村民已经陆陆续续搬出了大山,只有常开广一家人与其他几户养殖户还在大山里“坚守”着。
“走到山下要两个多小时,更莫说想吃一回肉到场镇去赶集了。”说起山上生活的种种不便,常开广老人简单的话语透露出几十年生活的无奈与心酸。
今年以来,华蓥市积极引导生存环境恶劣的贫困群众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地质灾害搬迁工程,搬迁户均住上了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视的新居,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彻底改变了饮水、行路、就医、上学、增收等困难的历史。
该市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依据轻重缓急程度,逐步搬迁生存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地质灾害频发区域内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并严格遵照农户自愿申请,乡镇(街道)、村审查,县级审定的工作流程,严把对象确定关。
因地理环境、人口密度等限制因素,华蓥市需要搬迁的贫困户多为分散安置、自主搬迁。该市本着公平公正、便于统计的原则,经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市级部门会商,设计了易地扶贫搬迁户型图,搬迁户可根据每户人数选择户型建设。在此基础上,根据每户人数和搬迁方式的不同,制定了分类补偿标准,确保搬迁群众不举债、不返贫。
同时,该市实行 书记、组织部长双组长督查制,依据每旬收集的搬迁房屋建设进度表,采取逐户摸排、拍照记录的方式进行督查,同时建立“周周报、月月查、月排名”的督查通报考核制度;针对搬迁农户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工作,该市特别编排了《搬迁农户一户一档资料清单模板》,内容涵盖了投亲靠友、购房、建房搬迁户的申请、协议、合同、户口、 、新旧房照片等10多项内容,要求乡镇及村组帮助农户完善相关资料,形成一户一档,以备查阅、验收,并逐户制作易地扶贫搬迁公示牌,将房屋面积、补助资金等详细信息进行公示,保证信息公开透明。
“不仅要搬得出,还要能致富”
“现在就是遇到再恶劣的天气,我都不得提心吊胆了。”12月9日,观音溪镇高坪村贫困户詹廷国说。
詹廷国家原来住在一个山坡的半山腰上,一到夏季汛期,房屋后面的山坡就像是悬在一家人头上的“隐形炸弹”,他屡次想要搬家却因为没有经济能力而无果。今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詹廷国一家从原来的地质灾害滑坡区搬进了公路边安全、舒适的新房。
“在镇村和有关部门的鼓励下,我准备将门前的池塘承包下来养鱼,再利用房前屋后发展庭院经济,有条件再发展农家乐,争取早日致富。”詹廷国说,他早就对搬进新家以后的生活进行了规划。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是在华蓥市有一些贫困群众生活的地区,特别是沿山的地质灾害区、采煤沉陷区和旱山区,却是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迫切需要搬出‘穷窝’,斩断‘穷根’,才能走上致富路。”12月9日,华蓥市发改局以工代赈办主任何章文介绍说。
今年以来,华蓥市坚持群众自愿的基本原则,对生产生活条件艰苦、具有搬迁意愿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同时,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创新投融资模式和组织方式,积极争取专项基金、银行贷款,并充分利用扶贫、交通、水务、住建、国土、农业等各类项目资金支持,集中向搬迁安置区域倾斜,减少搬迁群众负债,改善居住环境,引导群众积极迁建,消除搬迁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