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网络名人玩具“醛”是个问题!有卖家因制作捏捏致身体不适闭店

时间:2024-05-22 19:54:36 来源:正观新闻
  原标题:这个网络名人玩具“醛”是个问题!有卖家因制作捏捏致身体不适闭店  

  碎碎粒饭团、厚乳吐司、草莓舒芙蕾……最近,一种被称为“捏捏”的慢回弹类解压玩具在年轻人中火了,然而,随之而来的安全隐患问题也迅速引起了广泛关注。有买家觉得“捏捏”的香精味道很大,拿甲醛仪器测了一下,直接超标,也有卖家因制作“捏捏”导致身体不适而选择闭店。(据5月22日潮新闻)

  网红玩具“捏捏”大多被制作成食物、动物等形象(图源:社交平台截图)

  “入捏坑2个月,已经买了50多个,根本停不下来。”杭州的小唐今年3月入坑“捏圈”,以前就很喜欢手办、公仔的她,一开始被各种“捏捏”可爱、逼真的外形吸引。在某社交平台上搜索“捏捏”,就能看到近百万条相关笔记。不少网友称,买“捏捏”已经花费了上千元甚至上万元。

  网红“捏捏”被炒到上千元

  据北京商报报道,记者观察,在某二手平台上进行高价代拍的“捏捏”大多都出自网红手作店铺,以“祖拉拉捏捏”为例,原价100出头的甜甜圈(烟囱蛋糕),有博主曾以2900元的价格拍下两个,平摊下来一个1450元,是其原价的13倍还多。不少网友戏称“祖拉拉捏捏”为“捏圈爱马仕”,即便如此,在上千元的“祖拉拉捏捏”转卖产品下方,也还是会有消费者留言想要。

  此外,社交平台上还涌现出不少人气手工博主,他们自己手工制作“捏捏”进行售卖,售价从十几元到上百元不等,其中不少已售出数千件。由于这些“捏捏”都是手工制作,无法做到量产,因而制作周期较长,有些爆款甚至供不应求。

  “捏捏”为什么深受年轻人喜欢?

  据潮新闻报道,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知名消费者行为学专家王丽丽认为,年轻人通过这种可塑性很强、触感非常好的玩具,一方面弥补了个体在日常繁杂工作中缺失的控制感,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找到了一个发泄的出口。然而,在“捏捏”的风潮之下,不少网友也开始担忧它的安全性。“买了一堆‘捏捏’,香精味道很大,拿甲醛仪器简单测了一下,直接超标,这两天不仅疯狂长痘,还得了结膜炎,不知道是不是和‘捏捏’有关。”一名博主说道。

  评论区也引发了不少网友讨论,有人称,“做‘捏捏’的过程超过三小时就很不舒服”,也有人表示,一些“捏捏”外面的PVC包装袋可能有质量问题,“我基本上捏半个小时就会头痛”。此外,记者还发现,有“捏捏”卖家因制作“捏捏”导致身体不适而选择闭店。

  有消费者测试“捏捏”甲醛含量前后数据显示,甲醛浓度上升近80倍(图源:社交平台截图)
 
  个人卖家大多只在乎“捏捏”外表是否可爱,却不太在意、也无法保证材料安全,他们大多是买来胶水等材料自己在家制作,虽然很多博主都声称自己使用的是“食品级材料”,但电商平台上售卖的此类材料,很多都是“三无”产品,根本无法证实其安全性。而不少网友都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的担忧,“做‘捏捏’的过程超过三小时就很不舒服”“基本上捏半个小时就会头痛”,足见对“捏捏”安全性的质疑并非空穴来风。
 
  不安全的“捏捏”,或许能缓解一时的烦闷和压力,但可能给健康带来极大的损害,不能这样无序地“流行”下去。很多消费者开始关注“捏捏”的安全性之后,一些个人卖家取消订单,关闭店铺,并提醒玩家注意做好安全防护,但仍有卖家贴出了“是否有害没查过不能断言”“手作都会有气味,这个问题没法售后”等一系列“免责声明”,继续售卖。

  有“捏捏”卖家发出“免责声明”(图源:社交平台截图)

  可见,加强对这类产品的安全监管,不能只靠卖家们自觉,更需要监管出手,督促互联网平台加强管理,提升售卖“捏捏”的审核门槛,保证商家所售卖的产品安全合格,不能让甲醛超标、危及健康的产品堂而皇之地流入市场;相关部门更要及时明确此类产品的安全标准,清理不合格材料和产品,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尤其是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与合法权益。

  喜欢购买“捏捏”的消费者也要提高警惕,谨慎选择,“解压”的方式有很多种,安全才是第一位!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