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辟谣多海域现剧毒僧帽水母 该物种系无害的蓝瓶僧帽水母
时间:2024-01-25 16:01:06 来源:环球网科技
原标题:三亚辟谣多海域现剧毒僧帽水母 该物种系无害的蓝瓶僧帽水母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三亚多个海域发现剧毒僧帽水母。针对上述情况,三亚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人员及专家经现场调查,发现该物种并非剧毒僧帽水母,而是僧帽水母的近亲蓝瓶僧帽水母。
网友拍到的蓝瓶僧帽水母。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水产与生命学院水产系副主任,王海山博士介绍僧帽水母与蓝瓶僧帽水母的区别:
僧帽水母。(资料图)
僧帽水母(学名:Physalia physalis),又称葡萄牙战舰(英语:Portuguese man o' war),是一种致命的剧毒管水母,分布在大西洋热带海域。僧帽水母触须上有充满毒素的刺细胞,人类被僧帽水母蜇伤后可以造成剧痛,并会留下红色鞭痕,要2-3日才能消散。其毒素可以渗入到淋巴结,并造成更深入的痛楚。刺亦会造成过敏反应及一连串的影响,如发热、休克及干扰心脏和肺部功能,严重时更会致命,但致命的例子比较罕见。
蓝瓶僧帽水母。(王海山博士 供图)
蓝瓶僧帽水母(Physalia utriculus),英文名为Bluebottle,属于僧帽水母的一种,分布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温暖海域,我国沿海没有僧帽水母本种分布,但是也有近亲蓝瓶僧帽水母。
蓝瓶僧帽水母生活在海洋表面,喜欢聚集在一起,随风和海流漂移。相较于僧帽水母(口腕上有数十只触手,长可达10米),蓝瓶僧帽水母体型较小、只有一条长长的主捕捞的触手,毒性较小,被其蜇伤会有点疼痛和肿胀,但没有出现蓝瓶僧帽水母致人死亡的报道。
蓝瓶僧帽水母产生的原因
三亚海域本无蓝瓶僧帽水母分布,尽管蓝瓶僧帽水母本身没有游泳能力,只能被动漂浮在海面上,但其分布受洋流和风的影响较大。由于近期南海季风漂流的影响,三亚近海发现的蓝瓶僧帽水母可能是从更低纬度海域漂流至此。
被蓝瓶僧帽水母蜇伤后处理办法
保持冷静:蜇伤后,请保持冷静。如果脚或腿被蛰伤,行走可能导致毒液扩散,增大疼痛范围。到达可清理和治疗伤口的地方后,尽量保持不动。
冲洗:被蓝瓶僧帽水母蜇伤可能引起疼痛和发痒,不要揉搓或抓挠被蜇伤的部位。使用塑料袋或毛巾等隔离蓝瓶僧帽水母的工具将其从身体剥离,使用海水仔细冲洗伤口以确保水母触手没有残留。
热水浸泡:研究表明,用热水浸泡伤口20分钟能有效缓解蓝瓶僧帽水母引起的疼痛。注意不要使用过热的水,以免伤势恶化。皮肤能承受约42℃的水温,并能有效治疗蛰伤,高温能够使毒液中导致疼痛的蛋白质失去活性。
冰敷:如果没有热水,冰袋或冷水可能有助于缓解疼痛。
适度服用止痛药,如布洛芬。
如遇紧急情况,请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温馨提示
三亚多部门已联合开展加强蓝瓶僧帽水母防范宣传活动,向市民游客普及相关知识,并制作警示牌设置在水母出现的水域附近。
大家在海边游玩遇到无法辨别的水生生物,请尽量避开,不要随意触碰,更不要把玩,也无须恐慌。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