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副教授跨栏进出校门,校方无回应 封闭的校门该不该开引热议
时间:2023-12-18 16:50:50 来源:极目新闻
原标题:北大副教授跨栏进出校门,校方无回应 封闭的校门该不该开引热议
近日,随着北京大学工学院副教授李植有关进出北大校门的文章在网络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大学校园该不该开放话题再度成为社会舆论热议的话题。(据12月17日极目新闻)
据报道,李植在网上发文称,北京大学现在进出校门要刷脸,但是他没有授权学校使用他的人脸识别信息,刷不了脸,进出学校需要门卫查验工作证后放行,因为查验工作证经常需要耗时十几秒时间,他往往直接跨过闸机栏杆就进去了,门卫大都认识他,一般不会拦截。
北大一名副教授“跨栏”进出校门引发关注(图源:视频截图)
北大副教授要“跨栏”进出校门因此引发关注,触动校园是否应该开放的老话题。有人说这个话题常说常新,主要是这个问题并没有讨论出一个共识,也没有好的解决办法,每遇到有人被挡在校门口的新闻,就引发一次讨论。
主张大学校园应该开放的观点认为,公办高校的资源属于全社会,理应向社会开放,让社会公众共享公共教育资源。主张封闭管理的,主要是考虑到校园安全与教学秩序。有文章透露,早在1993年,北京大学就推倒了南门外长达600米的围墙,成为国内最早拆围墙的高校,但几年后又因多种原因而“重建”。有的认为,“好的大学没有围墙”,也有的认为,好大学和有没有围墙并无任何必然联系。
该副教授在网上发文介绍经过(图源:视频截图)
客观而言,如今一些大学的师生数量比以前有了较大增长,学校所在的城市人口也有了较大增长,交通工具也发生了变化,无论人流量与车流量都是“今非昔比”的光景,而校园还是那个校园,资源的承载率有限,如果放开参观,面对比过去大得多的社会人员访问量,尤其是遇到高峰时段,学校的接待能力与秩序维护力量就可能难以招架,这恐怕是学校不敢全面放开的顾忌所在,所以,一般采取了预约进校园的管理模式。
公办高校的资源虽然属于全社会,但校园毕竟不是公园。高校的首要任务是办学,培养人才。校园开放的前提是不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如何既满足外部人员参观校园的需求,又不影响到校园秩序,确实需要找到一个好的平衡点。
北大副教授“跨栏”进出校门,背后是校园管理日益精细化、技术化,以前是刷卡、刷身份证,如今是刷脸,“跨栏”是为了逃避刷脸。技术手段可以用于封闭管理,同样也可以用于开放管理。拿一些城市的公园来说,也经历了从收门票到免费的变迁,刚免费时,也经历过游客的短期暴增,随后就回落了,恢复了常态。这说明在需求得以释放后,免费开放也没那么可怕。随着游客文明意识的增长与素质的提升,也没有出现多少担心的设施破坏行为,因为公园里有监控摄像头呢,这也是技术的力量在起监督作用。
北大一名副教授“跨栏”进出校门引发关注(图源:视频截图)
大学校园如何开放,该不该开放,与其陷于无休止地讨论,也不如勇敢“跨栏”,先打破固有的思维,先尝试一下再看。诸如先在一定时间与范围内试行放开的政策,从实践中总结出办法。比如,寒暑假可以开放,一般的日子也可以开放,游客较多的节假日或特别时段,则管控入校的访问量。对教学楼与宿舍区、实验楼之类的场所,也可以划设“游客止步”的区域。
每所高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不一样,校园面积与环境也不一样,有的适合参观游览,有的容纳条件有限,是否开放不必一概而论,不妨一校一策,一区域一策,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即可。无论学校实行哪种政策,都不妨给以理解,有规定就先遵守规定。
投稿:chuanbeiol@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