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好出名的海底捞发布盈利预警!上半年亏损达2.97亿 人们为啥不爱吃海底捞了
关店“风波”给海底捞带来的影响还在继续。
8月14日晚间,海底捞披露上半年财务数据,净亏损预计为2.25亿-2.97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还是9650万元。这也与海底捞叫停快速扩张计划,并为“及时止损”而制定的“啄木鸟计划”大有关联。
8月15日,#人们为啥不爱吃海底捞了#登上微博热搜第二。
热搜话题下,不少网友表示“主要是贵”,更有人直言“没有不爱吃,是最近变穷了”,也有网友提出“同质化严重”等看法。
据中国基金报,海底捞股价今年以来也继续低迷,自去年2月高点算起, 跌幅达到83%,一度高达4800亿港币的市值如今已不足千亿。
上半年亏损预计超2亿元
关停门店所带来的“蝴蝶效应”正威胁着海底捞的盈利状况。8月14日晚间,海底捞发布盈利预警。公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的6个月,海底捞预计收入不低于16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不超过 17.0%。海底捞表示,除了疫情影响外,还因“啄木鸟计划”导致门店数量较上年同期有所减少。
同时,海底捞2022年上半年净亏损预计2.25亿-2.97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为9650万元。关于预期亏损的原因,海底捞表示,其中部分原因是,因“啄木鸟计划”所关停门店发生的处置长期资产的一次性损失、减值损失等,约合人民币2.55亿-3.27亿元。
所谓的“啄木鸟计划”,是海底捞面对突然困境于2021年11月推出的收缩扩张战略、加强内部管理的经营计划,该计划由公司执行董事兼副首席执行官杨利娟领导。
“啄木鸟计划”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持续关注经营业绩不佳的门店,包括海外门店,并相应采取改善措施;重建并强化集团部分职能部门,恢复大区管理体系;在科学考核各部门的前提下,持续向员工传达企业文化及“双手改变命运”的价值观,并大力倡导爱和信任为核心的奉献精神;适时收缩集团的业务扩张计划。
在该计划下,海底捞在去年四季度短短一两个月时间关店近300家,2021年年报显示,海底捞门店总数下降到1443家,超过90%在中国大陆地区。
海底捞还表示,其将密切关注市场状况并调整商业策略及运作以减少负面影响。“亦实施积极措施控制租金及其他运营成本,严谨管理运营资金并运用信贷融资和股本融资手段,确保现金流稳健及现金状况良好。”
分拆海外业务主体寻求单独上市
前不久,海底捞还因一则资本运作公告引发市场关注。回溯来看,7月11日晚,海底捞曾公告称,公司正考虑将海外业务运营主体Super Hi International Holding Ltd.(特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股份进行实物分派方式的分拆及以介绍上市方式于港交所主板单独上市之可能性。
招股书显示,特海国际于分拆上市前的股东架构中,海底捞持股90%,雇员激励平台持股10%。本次分拆,海底捞拟将其所持有的全部特海国际股份,按照各股东于记录日期在海底捞的持股比例分派。分拆完成后,海底捞将不再保留特海国际的任何权益,特海国际将不再为海底捞的附属公司,创始人张勇舒萍夫妇将成为特海国际的直接控股股东。
这也意味着特海国际如果上市成功,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将继海底捞、颐海国际后,收获火锅板块的第三家上市公司。
招股书显示,海底捞于2012年开设位于新加坡的 海外餐厅。自此,其逐步扩大海外的餐厅网络,截至2019年1月1日在5个国家开设24家餐厅,截至2022年3月31日,海底捞在亚洲、北美洲、欧洲及大洋洲的11个国家拥有97家餐厅。
不过,据中国基金报,特海国际实际上至今仍未盈利,且过去三年亏损持续扩大。
2019年-2021年以及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净亏损分别约为3300万美元、5380万美元、1.51亿美元及2850万美元。在招股书中,特海国际将业绩亏损归结为新餐厅比例高及疫情影响。持续亏损下海底捞放慢了海外开店节奏,2021年特海国际新开设了22家餐厅,较2020年的36家有所减少,2022年第一季度则新开了3家餐厅。
寻求新增长曲线
自2019年开始,海底捞采用快速扩张策略,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分别新开308家、544家、299家门店,截至2021年6月31日,海底捞全球门店总数达1597家。
彼时,“海底捞过生日”“一个人在海底捞用餐”“海底捞的服务业务范围有多广”等等话题,也一度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网络热梗。但不到三年,海底捞便选择“及时止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