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伏天长达40天!如何避免高温中暑 三伏天要怎么养生?

时间:2022-07-07 14:32:13 来源:南方新闻网
  原标题:今年三伏天长达40天!如何避免高温中暑 三伏天要怎么养生?
 
  2022三伏日历,来了!
 
  俗语说“热在三伏”
 
  伏,指天气太热
 
  宜伏不宜动之意
 
  从夏至开始
 
  小暑和大暑之间的日子
 
  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①初伏:7月16日至7月25日,10天
 
  ②中伏:7月26日至8月14日,20天
 
  ③末伏:8月15日至8月24日,10天
 

  2022三伏天共有40天。今年的初伏(也叫头伏)是从7月16日至7月25日,末伏(也叫三伏)是从8月15日至8月24日。初伏和末伏之间的时间都是中伏,一般来说,“三伏”中以中伏的平均气温 ,这一时节,全国多地都会开启“蒸烤”模式,公众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要如何避免高温中暑?

  三伏天要怎么养生?

  中暑要怎么办?

  收藏这份

  “三伏天”必备指南

  ↓↓↓


 

 

 

 

  快速了解湿气类型,对症下药!

  近日广州持续降雨,让不少人感觉身体沉重、周身不适。

  祛湿是这一时期的养生重点,而不同的湿气类型,需要不同的祛湿食疗方案,方可辨证应对。

  你有湿气重吗?

  实际上,我们的身体对湿气是很敏感的,湿气重的症状从头到脚都会表现出来。大家观察一下,最近自己有以下这些表现吗?


 
  湿气是如何形成的的?
 
  南方气候潮湿,多雨水,长期居住在岭南湿地,我们身体更容易受到“湿”邪的侵袭。湿邪开始由皮肤浸入,接着浸入肌肉、关节,最后浸入内脏。
 
  我们身体里面,有两个管理着“水分”的脏器,一个是“肾”,一个是“脾”。脾主运化,它会负责把水分运送到身体内;身体血液中的部分水分,又经过肾脏,排出体外。脾和肾功能减弱了,都会导致水分聚集,排不出体外,和脂肪混合在一起,变成所谓的“湿气”。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也就是说一部分人是天生的肾处理水的能力差,所以湿气重;
 
  而另一部分人则是后天的一些不良习惯导致了脾虚,表现出湿气重。比如:饮食偏好肥甘厚味、油腻、重口味、寒凉生冷的东西,便不利于脾胃消化吸收。
 
  其次,当人体运动时候,脾脏各种水液代谢至全身各处,气血循环畅顺,人体一身轻松。
 
  如果一个人经常不运动,肾脏、脾脏里面的水液湿气无法新陈代谢,那么湿气就容易堵在体内,一身沉重。
 
  除此之外,贪凉,吹冷空调、熬夜等也都会导致湿气重。
 
  湿气的三种类型
 
  湿气分为寒湿、痰湿、湿热。
 
  寒湿患者,总体的体质偏于寒性,平时怕冷畏寒、关节遇寒者痛,饮食寒则会腹痛腹泻;
 
  痰湿患者,“肥人多痰湿”,这类患者多表现为头重如裹,头晕沉沉的,肢体不爽利,疲乏倦怠、大便黏滞等症状;
 
  湿热患者,整体体质偏于热性,口干口苦,心烦、火气重,面部油光、脘腹胀满、大便排便不畅、肛门灼热等症状。
 
  如何简单地区分?我们可以通过看舌象来判断不同的证型。
 
  寒湿舌象:舌质淡白,苔薄白
 
  痰湿舌象:舌质淡,苔白腻或是白滑。
 
  湿热舌象:舌红,苔黄厚腻
 
  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淡红而润泽,干湿适中,不滑不燥。
 
  如何辩证祛湿
 
  不同类型的湿气,需采用不同的方法祛湿
 
  对于寒湿患者,要温化寒湿
 
  痰湿患者,要健脾祛湿
 
  湿热患者,要清热除湿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