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CEO库克:感谢“国补”!苹果在中国“解冻”了?

时间:2025-08-02 16:50:30 来源:搜狗热搜
  原标题:苹果CEO库克:感谢“国补”!苹果在中国“解冻”了?
 
  苹果在中国的“冰河期”终于结束了。
 
  最新财报显示,苹果大中华区营收153.7亿美元,同比增长4.4%。虽然只是个位数增长,但对比前两个季度的连续下滑,这已经算是“起死回生”了。
 
  库克在电话会议上特别感谢了中国的“国补”政策。说白了,就是政府给老百姓发钱换新机,苹果跟着沾光了。这事儿挺讽刺的——一个市值3万亿美元的巨头,在中国市场的复苏竟然要靠政府补贴。
 
  01.iPhone 16卖得好?别高兴太早
 
  库克说iPhone 16比去年的15系列“更受欢迎”,销量“强劲增长了两位数”。听起来很厉害对吧?
 
  但仔细想想,iPhone 15当时在中国卖得有多惨?去年华为Mate 60横空出世,直接把苹果打懵了。现在iPhone 16的“两位数增长”,很可能只是从谷底反弹而已。
 
  更关键的是,库克自己都承认了,本季度10%的营收增长中,有1个百分点来自“提前购买”——就是大家担心特朗普加关税,赶紧先买了再说。这种“恐慌性消费”能持续多久?
 
  财报中的数据可以验证这一观点:
 
  iPhone营收445.8亿美元,占总营收47.4%
 
  中国区营收占比仅16.3%,远低于美洲市场
 
  iPad和可穿戴设备分别下滑8%和8.6%
 
  除了iPhone和服务业务,其他硬件产品全在下滑。这说明什么?苹果的产品创新已经到瓶颈了。
 
  02.AI这事儿,苹果真的慌了
 
  最让人无语的是苹果的AI进展。库克在财报会上大谈特谈要“大幅增加投资”,还说Siri升级“取得良好进展”。
 
  可现实呢?国行iPhone 16的用户到现在都体验不到Apple Intelligence。Siri还是那个“人工智障”,问它今天天气怎么样,它能给你播放一首《晴天》。
 
  “我们正在大幅增加投资,我们也重新分配了相当多的人,专注于公司内部的人工智能功能。”——库克
 
  这话听着耳熟吗?去年也是这么说的,前年也是。结果呢?OpenAI的ChatGPT已经迭代到第四代了,谷歌的Gemini也在快速进化,苹果的AI在哪儿?
 
  更要命的是,苹果的AI人才正在被Meta疯狂挖角。大语言模型团队负责人庞若鸣走了,两位关键研究员马克·李和汤姆·冈特也走了。人都跑了,还谈什么AI雄心?
 
  03.“国补”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
 
  中国市场的复苏,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政府的以旧换新补贴。但这种刺激政策能持续多久?
 
  国产手机的影像、快充、屏幕技术已经不输iPhone,华为Mate系列持续热销,鸿蒙系统生态日趋完善,小米、OPPO、vivo等国产品牌也在高端市场持续发力。
 
  苹果在中国的品牌溢价正在消失。以前买iPhone是身份象征,现在呢?拿着Mate 70的可能比拿iPhone 16的更有面子。
 
  库克说要在未来四年在美国投资5000亿美元,创造AI相关的就业机会。听起来很宏大,但问题是——中国市场怎么办?
 
  如果苹果继续在AI上落后,继续无法给中国用户提供完整的功能体验,那这次的“回暖”很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04.库克的“情绪高涨”背后
 
  彭博社说,从库克的语气就能听出这是个“出色的季度”。确实,对比前几个季度的低迷,这次的财报算是给了库克一口喘息的机会。
 
  但高兴得太早了。苹果今年股价累计下跌15%,被英伟达、微软甩在身后。华尔街已经有分析师公开呼吁换掉库克,找一个“更注重产品的CEO”。
 
  苹果面临的真正危机,最主要是其产品创新陷入瓶颈期,近年来仅能提供挤牙膏式的渐进升级,缺乏突破性的创新亮点,在AI战略布局上也已明显落后于行业竞争对手。
 
  在中国这个关键市场,苹果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地位持续下滑,品牌光环日渐黯淡。
 
  此外,苹果公司太过于依赖iPhone单一产品,其他业务增长乏力,营收结构暴露出严重问题。
 
  这次财报的“好消息”,更像是给重病患者打了一针强心剂。药效过后,该面对的问题一个都跑不了。
 
  库克在财报会上说:“无论以何种标准衡量,这都是一个非凡的季度。”
 
  非凡?也许吧。但对于一家曾经改变世界的公司来说,靠着政府补贴和恐慌性购买撑起来的“非凡”,实在是有点悲哀。
 
  苹果需要的不是财报数字的短暂回暖,而是真正的创新突破。否则,下一个季度,库克可能就笑不出来了。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