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那些事儿:这两个人力挽狂澜 拯救了两大集团!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这可以说是对一个人的极高赞誉。在三国时期,就有两个人在危急时刻力挽狂澜,拯救了两大集团!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这两个人的事迹。
一、孙权
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
众所周知,孙策被杀的时候,他刚刚统一江东没有多久,地方士民及宾旅寄寓之士仍存异心。比如刺杀孙策之人,就是江东士族许贡的门客,这说明江东本地人士中,不少是激烈反抗孙氏家族的。特别是在勇猛的孙策去世后,年轻的孙权无疑面临着动荡不安的局势。
更为关键的事,当时庐江太守李术更是公开反叛;在孙氏宗亲内,庐陵太守孙辅暗通曹操,孙暠企图夺权,丹阳太守孙翊和宗室重臣孙河遭到杀害,豫章、会稽等地数万山越也伺机作乱。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此时的孙氏集团来到了最危险的时刻,稍有不慎就会告别汉末三国的大舞台。对此,孙权非常冷静,他先是待张昭以师傅之礼,而以兄礼事周瑜,又以程普、吕范等为腹心将帅。此举,无疑凝聚了孙策留下的班底,为孙权平定叛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稳定内部后,孙权先率军消灭李术,得其部众三万余人。紧接着,他阻止宗室动乱,比如孙暠放弃夺权,孙辅则是被孙权软禁起来。在解决宗室内的不稳定因素后,孙权主动进攻山越,收编了一万多人。
之后,孙权又广招贤才,聘求名士,诸葛瑾、鲁肃、严畯、步骘、陆逊、徐盛、顾雍、顾邵等人被招至麾下,安定了地方大族及宾旅寄寓之士之心,稳定了江南局势。正是在孙权的力挽狂澜下,孙氏集团这座大厦没有倒塌,反而更加壮大起来。
建安八年至建安十三年(203年-208年),为了给父亲孙坚报仇,孙权三次进攻江夏郡,最终击杀黄祖,吞并江夏郡大部。到了这个时候,孙权成功坐稳了江东之主的宝座,并为之后打赢赤壁之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诸葛亮
章武二年(222年)闰六月,刘备兵败夷陵(今湖北宜昌);八月,刘备撤退至永安。章武三年(223年)二月,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永安,与李严一起托付后事。延至四月,刘备逝世,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
和孙权面临着的情况此时,诸葛亮接手的蜀汉,也是内忧外患。这里面的外患,就是追击到白帝城附近的东吴大军以及虎视眈眈的曹魏,而就内忧来说,不仅有南中造反的孟获等人,也包括益州士族。比如章武三年(223年)三月,蜀汉汉嘉太守黄元进兵攻临邛县,兵败后被亲兵捆到成都。
尽管黄元最终被斩杀,不过,这说明不少益州士族已经对蜀汉集团保持观望了,如果诸葛亮和刘禅没能力掌控局面,或者东吴、曹魏大举进攻,这些人完全可以向出卖刘璋一样出卖刘禅。因此,诸葛亮遇到的情况也是十分危急,正如他自己在《出师表》中所说:“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