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探秘 朱允炆输给朱棣的原因是什么

时间:2022-12-26 19:09:04 来源:宠物小星球
  原标题:历史探秘 朱允炆输给朱棣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朱元璋、朱标、朱允炆爷孙三人,在历史上曾留下两段耐人寻味的对话。第一段发生在朱元璋与朱标之间。洪武四大案件,朱元璋杀人无算,朱标性敦厚,常常替大臣求情,甚至还批评过朱元璋陛下戾气太重杀人太多,我是拦不住,可是上天会惩罚你的。可是朱元璋并没生气,也没反击,而是第二天在朱标面前扔了根通身是刺的木条,并让朱标捡起来,朱标当然不傻,只是看着,并没动身要捡的意思。此时的朱标并没被朱元璋说服。

  听到此话,朱元璋愣住了。朱元璋虽然生气了,可是对于太子朱标的见解,多半还是认同的。此时事件,我们能够看出,朱标虽然仁和,可并不懦弱。大臣也希望皇帝是朱标这个样子的。这时有朱标在,朱棣还是不敢造次的,只能关紧大门,在家里抱怨自己命不好,谁让自己生的晚呢!可是,朱标死了。朱棣觉得机会来了,以平日诸位皇子的表现,自己肯定是名列前茅的。

  估计当时朱棣鼻子都气歪了,生气归生气,又有什么办法?在朱元璋面前,自己就是个儿子,还是个乖儿子!本来朱元璋是留了几个硬茬给太子朱标的,他也相信朱标还是能镇住这些人的,也许是在自己面前,这些儿子们都太听话顺从了,以至给朱元璋造成这种错觉。朱棣就是这九王中的一个。因此,朱棣只有八百亲兵就敢造反那是不正确的。

  当时朱棣掌管军队的人数大概是十万左右。接下来,发生了第二次有趣的对话,这次对话发生在朱元璋与朱允炆之间。不无得意的对孙子说:“虏不靖,诸王御之!”意思就是,有人若来闹事儿,你的叔叔们会帮你抵御的,你就享福去吧!朱允炆听了这话并没感到高兴,叔叔们如果闹事儿,谁来抵御呢?接下来朱元璋懵了。朱元璋毕竟是朱元璋,接下来反问了朱允炆一句:“汝意何如?”这下朱允炆彻底懵了,这次对话就这样草草收场。交代完背景,接下来就要分析朱允炆失败的原因了。

  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下了三个读书人。朱元璋作为一个时代的人杰,能力自然突出,可是临死前,朱元璋却让三个没有太多经验的文人来辅佐朱允炆,这不得不说是个错误。方孝孺、齐泰、黄子澄,他们三个读了很多书,这是真的。他们三人都自命不凡,也是真的。后来他们用自己的表现证明了书生误国这句话,也是对的。朱元璋前脚去见阎王,后脚这三人就鼓捣朱允炆削藩。朱允炆也是积极配合,一口气儿撸了五个藩王,还逼的一个家破人亡。这下子,剩下的藩王们人人自危。说实话,朱棣虽然想当皇帝,可他不想造反。这下没办法,不反也得反了。

  任用李景隆为作战主帅自赵括纸上谈兵之后。李文忠作为明朝开国将领之一,他的军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儿子那就未必了。李景隆是不幸的,他出身高贵,英姿不凡,喜读兵法,也颇得朱元璋信任。若在和平盛世度过一生,哪怕做不成一时人杰,至少也不会留下千古骂名。可偏偏他生逢乱世,又被选为战役的主角,时也,运也,命也!第一战,攻打北平九门,即将城破之际,李景隆却下了一道难以理解的命令-撤兵,理由更是匪夷所思-怕部下抢了自己的功劳。也难怪有人猜测李景隆名为朱允炆部主帅,实为朱棣方卧底。

  第二战,李景隆亲眼见证了战役的残酷,尸身横飞,血肉模糊。这哪里是他想象中战役的样子,战役不该是在轻摇羽扇之际,谈笑之间樯橹灰飞烟灭吗?他害怕了,接下来他丢下这千军万马,跑了。第三战、第四战,李景隆又败了。第五战,李景隆开城投降了。后来,朱棣抚着他的后背说,靖难之役能够成功,你功劳不小呀!哎,奇耻大辱呀!一道命令就在战役处于胶着之际,朱允炆下了一道命令不能伤害朱棣的性命。后来朱棣也发现了这一点,每当冲锋陷阵之际,敌人兵器即将砍下之际,自己抬起头,却发现迎在面门的刀剑又硬生生撤了回去,真是个乖侄子,亲自给叔叔穿了一套金丝铠甲。以至后来朱棣可大大方方巡视地方阵营,反正这帮小子也不敢放箭,他们要是来追,我骑马便溜,反正也追不上我。就这样,朱允炆一而再,再而三的犯下错误,而朱棣却能每每抓住时机。再到后来,老天也开始眷顾朱棣,每当朱棣即将兵败之际,就会狂风大作,还是吹向敌军方向。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