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探秘:为什么古人吃完饭放下碎银子就走 店小二从不清点,也不阻拦?
其是武侠剧里的银子并不能反映真正的现实,古代的银子还是相当贵重的一种货币。以明代为例,在明代的一个七品的知县,一年的俸禄才45两银子,这在武侠剧里,还不够大侠一顿饭钱呢。明代后期,国家一年的财政收入才300万两银子左右,要是大侠动不动就扔个几千几万两银子做慈善,那显然很不合逻辑。
明代一两银子大约可以买到两石大米,明代一石大约是150斤左右。也就是一两银子大概能买300斤上下的米,按照如今大米一般的市场价格2元左右一斤来算,一两银子大概是600块钱左右。这样一算,知县一年的工资下来还不到三万块,比现在一般的上班族都低,难怪朱元璋止不住贪污,这分明就是逼着人犯法嘛。
其他朝代银子的购买力一般都在600块到1000块上下,银子最贵重的时期是唐朝,唐朝一两银子抵得上如今的两三千快钱。所以小说里,大侠动不动就十几两银子吃顿饭的情节是不合现实的,因为大侠也不是冤大头。
古人出门怎么花钱
了解完银子的价值,我们再看下古代人出门都怎么花钱。有些人可能疑问说,那能怎么花呢?给商家银子,换回东西就完了。
其实历史里并非是这样的,一两银子值几百块钱,一个大银元宝都是八两十两的,古人出门花钱一般不会带这么大数额的银子,因为这不仅还不容易找开,还容易引得贼人惦记,要是被劫了就得不偿失了,因此古人出门一般都会带铜板或碎银子。
明代时期一贯钱就是一两银子,一贯钱里有770个铜板,而一两银子又在六百块多一点,所以一个铜板大概就是不到一块钱。铜板相当于如今几块钱面额的零钱,碎银子就作为如今大面额的钞票。除了碎银子外,古人出门还会带剪刀,戥子,还有蜡块。
剪刀是用来剪银子找零用的,而戥子就是用来称量银子重量的,蜡块的用处很多人可能猜不到,它是用来吸银子的。剪刀剪开银子,难免会有碎屑,这些碎屑也是钱,这时候蜡块那么一擦,将边角料吸住,等到攒到数量了就可以融成新的银块,这样又是一大笔钱。
而鉴别银两真伪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用指甲划,因为银是质地较软的金属,甚至有经验的直接捏一下就能只能银两的真伪。所以古人花钱的方式就把一个元宝剪成几块不等的碎银子,一颗碎银子的价值大概是几百块到几千块之间,然后再带上些许铜板做零钱,就足够应付大多数出门花钱的情况了。
为什么不敢拦大侠
我们再看下在明代去酒馆吃一顿要花多少钱。明代的《宛署杂记》史志书里曾记载,一两银子可以买二十壶烧酒,一壶烧酒换到今天相当于在四十块左右。而一只烧鸡的价格是四分银钱,一两银子一百分钱,那一只烧鸡的价钱大概就是25块左右。如果要是牛羊肉则在两三分银钱一斤,换算成如今就是在十几元一斤左右,算起来和如今的物价差距也并不大。
假设一个大侠进了酒楼,点了一壶酒,一只烧鸡,几碟牛肉,那么加起来的花钱也不过才几百块,用一颗碎银子足够付账了。所以吃完饭大侠随手扔一块碎银子,小二望一眼数量,再匆匆查验一下银两真假,就知道大侠的钱没问题,也就不会去拦了。
结语
小二不去拦除了因为大侠一般都喜欢豪爽地多付钱外,还有就是真的不敢去拦,毕竟小二作为一个打工的,也不想为了保老板的钱以身犯险。
艺术演绎和现实总是有出入的,影视剧里为了体现大侠的豪爽不羁,就给大侠安排了扔完银两不回头的情节。其实古人也和现代人一样,都是爱惜手中银钱的,毕竟普通人的银钱可不像大侠那般容易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