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派人给荀彧送了一个空盒子 荀彧见后拔剑自刎 其中有什么深意?
荀彧(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自小即有人称其为“王佐之才”。荀彧在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包括劝曹操迎汉献帝至许昌,“迎奉天子”;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年少时有才名,才得以免于别人的讥议。后来南阳名士何颙见到荀彧,大为惊异,说道:“这是王佐之才啊!”
公元189年(永汉元年),被举孝廉,任守宫令(掌管皇帝的笔、墨、纸张等物品)。九月,董卓废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十一月,董卓自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荀彧弃官归乡。对父老说:“颍川是四战之地,如果天下有变,那就会经常受到侵略,应该早离去,不能久留。”但乡人们多怀恋故土,不愿离去。时冀州牧同郡韩馥派人接荀彧,却无人相随。荀彧只得独自将宗族迁至冀州避难。
到冀州后,冀州已为袁绍所得,袁绍见荀彧来,待之为上宾。荀彧弟荀谌和同郡辛评、郭图都在袁绍手下。荀彧却认为袁绍最终不能成大事。公元191年(初平二年),荀彧离袁绍而投曹操。曹操见荀彧来投,大悦,说:“这是我的子房啊!”于是任荀彧为别部司马,荀彧时年二十九岁,当时董卓威陵天下,曹操问计于荀彧,荀彧说:“董卓残暴已经超出常理,一定会因祸乱暴弊,不会有什么作为的。”后董卓派李傕等出关东,虏略各地,至颍川、陈留而归。荀彧乡人多数死于战乱。曹操能够在三国乱世统一北方,成为一代枭雄,和他懂得用人识人是分不开的。荀彧就是曹操手下的谋士,备受器重,是文官集团中的领袖。陈群,郭嘉,司马懿都是荀彧为曹操举荐 的,可以说是为曹操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是曹操实力壮大以后,翅膀都硬了,开始不听荀彧的话了。荀彧如此衷心曹操,为什么极力反对曹操称帝称王呢?荀彧是与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一开始他认为曹操是那个能帮助他实现安定天下远大抱负的人,他为此鞠躬尽瘁,他也触摸到了自己的理想,他为曹操制定的战略方针经实践证明是对。袁绍为什么强大,因为袁绍祖上是四世三公,所以能人志士都归顺他。而后来曹操迎献帝后,大家又都归顺曹操,曹操才能变得越来越强大,并且还灭了袁绍,他更坚信这是一条救国之路,而他没想到曹操变了,曹操的个人野心变大了。
他自始至终都坚持着自己的理想,正是他认为曹操应该走晋文公的道路,汉王朝虽然名存实亡,献帝只是个摆设,但是汉朝的人心还在,而此时曹操刚从赤壁上败下来,时局已初步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要想早日完成统一大业,必然要采取一系列正确的政治策略和手段,而此时民心固然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曹操在此时晋位国公,仪仗和起居要与天子等同,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的形象立刻显现,必将成为众矢之的,失去民心。
他害怕曹操成为第二个王莽、董卓,使天下再次陷于混乱之中,他不想成为王莽第二的帮凶。因此,他极力反对曹操进魏公加九锡,从此两人感情便开始破裂,曹操也不再器重他,他开始感觉自己走上了与理想背离的道路上,而他又无法改变这一切,他不再为曹操献计献策,整日消极怠日,心情烦闷抑郁不堪。
对于曹操来说,赤壁战败后,他很清楚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实现统一了,更重要的是他感觉到自己身体支持不了多久,只有进封公王才能世袭爵位,大权不会旁落他人。但是有荀彧极力反对,曹操是无法顺利进封魏公的,而要让荀彧不反对只能是让他消失,但曹操也不能公开杀荀彧,所以只能用含蓄的办法。但这种极具戏剧又很合理的说法在我看来不一定是真实的,很可能只是坊间传说。有一次,曹操给荀彧的一个空的饭盒,荀彧收到后便服药自杀了。此事记录于《魏氏春秋》,可信度还是有一点的。那么,曹操的这一出“空盒计”,其用意是什么?真的是要逼荀彧自杀?
其实,“空盒计”这事,在历史上发生过几次,足以证明古人对于吃的深意。
汉景帝设宴,给周亚夫前面放了食物,却没有筷子。周亚夫便向周围人问要筷子,而且很生气。汉景帝问他:你有什么不开心的?周亚夫羞愤不已,拍案离去。汉景帝就说:“这样的人怎么辅助我呢?”于是,周亚夫以谋反罪被抓起来,死于狱中。这个典故出自《史记》。
汉景帝对周亚夫是给食不给器,曹操对荀彧是给器不给食,其实都是一种试探,看看臣子对自己的忠诚是不是还在,能不能顺着自己。吃和礼在古代是紧密相关的,这种试探往 往是一种羞辱。在《魏氏春秋》中,荀彧是直接自杀了,看样子是没有通过曹操的试探。
还有人分析,曹操给荀彧一个空盒子,是想暗示荀彧,你一心想要追求的东西(匡扶汉室),根本不存在。这也说得过去,但多少有点过度解读的意思。
曹操在第一次见到荀彧的时候,对他说:“吾之子房也。”曹操把荀彧当成了自己的张良。也许,荀彧死前会想:我猜到了这开头,却没有猜到这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