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那些事:此人本想坑害秦国却最终方便了秦国 他还因此流芳百世

时间:2022-01-24 21:08:51 来源:宠物小星球
  原标题: 战国那些事:此人本想坑害秦国却最终方便了秦国 他还因此流芳百世 

  公元前247年,秦王嬴政登基。秦国扫灭六国的步伐不可阻挡,而韩国首当其冲(韩国因地理位置贴近秦国,韩国国力也是六国最弱)。韩桓惠王为了拖延秦军的进犯,异想天开地实施了历史上 的“疲秦”之计,派国内水利专家到秦国兴修大型水利工程,想以此来拖垮秦国。韩国派出的这位水利专家及间谍,名字叫“郑国”。

  郑国是热爱自己祖国(韩国)的,对于韩王派给他的间谍任务,他欣然应允。不过,让郑国高兴的还有一个原因,那便是他可以在秦国一展自己水利方面的才能和抱负。因为在贫困积弱的韩国,他的才能无用武之地。到了秦国后,郑国给秦国设计兴修引泾水入洛阳的灌溉工程。本来就想发展水利的秦国,很快地采纳这一诱人的建议。并立即征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任命郑国主持,兴建这一工程。

  在施工过程中,韩国“疲秦”的阴谋败露,秦王大怒,要杀郑国。郑国早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他已经想好了说辞:“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详见《汉书·沟洫志》)意思是说,即使修建郑国渠消耗秦国大量财政收入,也不过是让韩国多苟延残喘几年而已,而该渠可以使秦国“富民强国,建万世之功”。秦王觉得郑国说得有道理,但被韩国这样骗了感觉不好受,于是,给郑国下了“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的逐客令。这时,李斯向秦王提出“有才是道,举贤任能”的建议。秦王政是位很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于是一如既往,对郑国仍然加以重用。经过10年的努力,郑国完成了引泾灌溉的大型水利工程,秦国以他的名字命名为——郑国渠。

  郑国充分利用郑国渠地处“西北略高,东南略低”这一地形,在礼泉县东北的谷口开始修干渠,使干渠沿北面山脚向东伸展,很自然地把干渠分布在灌溉区 地带,不仅最大限度地控制灌溉面积,而且形成了全部自流灌溉系统。郑国渠的工程是艰巨而又浩大的,要凿穿泾水,从中山到瓠口出北山向东到洛水,全长三百多里。北方地土干硬,又是在山岭间穿行,修建这样一条灌渠的确能够“疲秦”,韩国人的目的为什么没有达到呢?关键在于它的用途是民用,可以想象的是,这条渠不用等到全线贯通而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已经起到了灌溉作用,也就是说,它是一边干一边见到了效益,渠修到哪里就把利益带到那里。否则,秦国也不会花费十年的时间一直把它修完。

  渠成之后,秦国引泾河水灌溉两岸盐碱地四万多顷,粮食产量成倍翻番增长。关中从此沃野千里,秦国因此更加富强。战国末年,秦国的40000余顷,约合今天的28000余顷。有些学者认为这个数字不实。认为郑国渠最多只能溉田万顷上下,所谓40000顷,当是郑国虚报。但是郑国因为欺骗,已经得罪秦国一次,他不至于再有胆量进行第二次欺骗。郑国渠溉田面积较大,疑与以下两种情况有关。(一)是历史上的雨量多有起伏,不能以今律古。(二)是古今作物不同。古代关中主要作物为耗水量少、耐干旱的粟和黍,而唐以后以耗水量较多的小麦棉花等为主。秦汉时,以较多的水量来灌省水的作物,溉田面积当然会大大超过今天。

  郑国渠的建成,令秦国执政者大为赞赏。通渠之后,确实为秦国带来巨大的效益。郑国渠工程之浩大、设计之合理、技术之先进、实效之显著,在我国古代水利史上是少有的,也是世界水利史上所少有的。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