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循环!司马懿诛灭此人三族,不料漏杀一人 后世子孙反杀司马王朝
司马懿此人博学多才,聪慧善谋,有长远之见,虽说他在三国之中并非是最耀眼最夺目的谋臣,提起他来人们也没有对诸葛亮、曹操等人那么熟悉,但事实上,低调做事的他才是三国中笑到最后的那个人,之后西晋政权的建立, 离不开他的奠基。
他出身于世族大家,家中数代从官,为掌权者效力。到了他这里,也并没有例外。他初时嫌弃曹操的出身,不肯在他手下任职,还是之后曹操称帝,强行逼迫他为官协助。曹操此人的眼光确实独到,事实证明,任用司马懿的确一个非常英明的决定。此后在他的辅佐之下,先是拖垮了蜀军,征战辽东,之后又开始提议国家内部需休养生息,兴建水利工程,操练士兵,囤积粮食,魏国的实力由此大大提升!
然而,有能力的人必不愿屈就第二,隐身于他人之后,而是想要取而代之,自己成为真正的掌权者。其实,这么多年来,他慢慢积蓄自己的力量,为的就是有一天可以找到合适的机会,一举发力,将权力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终于,机会等到了,曹芳上位为帝,宗亲曹爽与司马懿二人并为先帝托孤大臣,然而,曹爽得权之后,一改往日的谦虚谨慎,而是专权乱政,大肆排除异己,侵吞公家财产,并且不听劝阻、一意孤行出兵讨伐蜀国,使得兵耗严重,国内空虚,这正好使得司马懿可以暗中蓄力,一步步将曹氏势力架空。
公元249年,他趁曹芳和曹爽前往高平陵扫墓,发动政变,以郭太后的名义下令关闭了洛阳城门,占据了曹爽一方的军营,切断他们的后路,写奏章上书曹芳,告知曹爽的种种罪恶,希望能够将其军权罢免。曹爽先看到了这则奏疏,心中担忧害怕,惊慌失措,于是选择了投降来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但最终回朝后,还是被诛杀,自此,司马一氏终得以大权独揽!
这其中就不得不提到一人——桓范,他是当时有名的智囊,有谋有略,在事变之中选择支持曹爽一方。当时按照双方实力来说,皇帝在曹爽这一边,司马懿才是篡权小人,而且就军事方面来说也是曹爽占优势,胜算非常大。桓范看透了这一切,苦口婆心地分析局势,劝谏曹爽与其一战。但是曹爽贪生怕死,认为自己即使失去权力仍然能够享受现在的富贵生活,执意投降,最终没有落得好下场。
桓范当时出城投奔曹爽之时,城门已关,但守城将士过去曾经被他提拔,他谎称奉诏书之命出城,在离开之时对将士说司马懿想要谋反,劝他和他一起走,将士没有听从,还在曹投降之后将此事告诉了司马懿,最终桓范以谋反之名被诛灭三族。幸而桓范的小儿子桓楷从中逃脱,为了躲避追杀,就隐去姓名小心度日。
司马懿固然有雄韬伟略,然而后世的子孙却实力不济,没能守住祖先辛苦得来的天下。后期的晋朝奢靡之风愈烈,朝廷上下积弊严重,天道循环,最终晋朝就被桓范的后代给灭了。桓温是桓范的玄孙,战功赫赫。之后又如司马懿当年一般,架空皇帝权力,操持朝中之事十余年,他本想要凭借自身势力夺取帝位,但最终不幸北伐失败,受朝中其他势力未能如愿。
他的儿子桓玄比父亲的手段更加高明,一举除掉了当时朝中的掌权者,最后直接逼时任皇帝退位,建立了桓楚,将司马家的霸权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