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三国最擅守能攻的名臣:以五十精兵破一万兵 最后成司马懿军师
许攸,字子远,是曹操和袁绍共同的发小,在官渡之战前,曾为袁绍谋士,却在官渡之战最重要的关头临阵倒戈,投奔了曹操,并献计奇袭乌巢,扭转了战局。不过,此人智商虽高,情商却很低,官渡之战后,他经常居功自傲,甚至对曹操说,“阿瞒,你能有今天,是不是多亏了我啊?”后来他的言行越来越出格,终被曹操捕杀。而演义中的说法,则是许攸出言不逊,成为了许褚的刀下亡魂。
也就是说,不管是真实历史上,还是《三国演义》中,许攸都生生将自己作死了。不过,他有一个同名同姓之人,却幸运的多,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另一个许攸,是西凉的割据军阀之一,势力应该比不得马腾、韩遂等人,可是他自视甚高,甚至有点膨胀——不但不归附曹操,而出言不逊,轻慢曹操。此事让曹操愤怒不已,想立马挥兵将其灭掉,谁劝都不好使。这个时候,我们本文的主人公出场了,他仅用三句话就让曹操无言以对,放弃了攻打许攸的想法,同意了众臣提出的招降之法。这个人是谁呢?他对曹操说了些什么呢?
这个人名叫杜袭,字子绪,是颖川人氏。天下大乱的时候,他曾到荆州避乱,并得到了刘表的厚待。不过在其他士子纷纷向刘表投诚的时候,他却认为刘表难成大事,并离开荆州,投奔了曹操。接下来回归正题,说回他劝阻曹操,保住许攸一事。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曹操是一个喜怒形于色,并且非常任性的人。因此群臣劝他不要攻打许攸时,他“横刀于膝,作色不听”,杜袭私下来见他,商讨此事,他也耍性子道:“这件事我已经决定了,你什么都不用说了。”
然而杜袭却还是用一句话,赢得了开口的机会,他对曹操说,如果你的想法是正确的,你说服我我才能帮你;如果你的想法不正确,就算你决定了,也可以再做出改变。曹操无奈,只能继续与他讨论这个话题。这个时候杜袭突然问道,许攸在你心中是个什么样的人?曹操不屑的说,凡夫俗子。他没想到的是,这句话话音刚落,重头戏就来了。
《三国志·杜袭传》记载:袭曰:“夫‘惟贤知贤,惟圣知 圣’,凡人安能知非凡人邪?方今豺狼当路而狐狸是先,人将谓殿下避强攻弱,进不为勇,退不为仁。臣闻千钩之弩不为鼷鼠 发机,万石之钟不以莛撞起音 。今区区之许攸,何足以劳神武哉?”意思是说,杜袭认为,贤人理解贤人,圣人理解圣人,凡夫俗子不可能理解他们的想法,暗暗的吹捧了曹操一下。之后他又说,现如今天下大乱,强敌当道,你却去攻打这样一个小势力,人家会说你欺软怕硬,而且打赢不能展现能力,饶恕他不能体现仁慈,有什么意义呢?曹操听了他的劝告,果断放弃了攻打许攸的打算。
而杜袭不但有出众的口才,更是一个顶尖的谋士,还能攻善守——他刚刚投奔曹操的时候,担任西鄂长一职,此地临近南方,经常有贼寇作乱,杜袭到任之后,让百姓安心忙于农事,只安排了少数身体强壮的人守城。后来刘表派万余人马来攻,他仅率五十人守城,用三十余人阵亡,十余人受伤的代价,斩杀了数百人,并率领百姓突围而出,迁徙到了摩陂营。以五十人抵御万余人,这一战绩,比起徐盛守柴桑,霍峻守葭萌,郝昭守陈仓,也不遑多让。
或许正是因为,他智勇双全,能力卓越吧,他不但得到了曹操和曹丕的宠信和重用,到了曹叡时期,还曾先后担任过曹真和司马懿的军师——“诸葛亮 出秦川,大将军曹真督军拒亮,徙袭为大将军军师,分邑百户赐兄基爵关内侯。真薨,司马宣王代之,袭复为军师,增邑三百,并前五百五十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