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是一场知识分子难舍的清梦 是他们梦想中的最高境界和礼遇

时间:2021-06-16 21:53:24 来源:历史百家汇
  原标题: “三顾茅庐”是一场知识分子难舍的清梦 是他们梦想中的最高境界和礼遇
 
  说起这三顾茅庐我想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不用我在这儿废话,一个三国演义把这一事件叙述得很是清楚,花了大量的笔墨来描述,画面感之美,让人心醉。每一个知识分子都会将这请贤出山,货售识主作为此生的最高际遇和追求。
 
  然而,这是真实的吗,时下是没一人怀疑过,包括易中天先生也说,三顾茅庐可信。反正我是严重不信。

 
  三顾茅庐的主要依据是按三国志所言:“凡三往,乃见”。虽说这三国志是晋人陈寿所作,真实程度极高,但它依据的是《魏略》《吴书》等史书,恰恰是这蜀国无史,所以,对这蜀国的史实,依据的可能就只能是当时的传闻,其它史书中相关的点滴记载,或者文艺作品了。我想,这三顾茅庐的出处,唯一的来源怕只能是诸葛亮《前出师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了。
 
  《前出师表》是诸葛亮所作当无异议,既然他自己都说了是三顾,应该不会有假吧,其实,我认为,这只是一种自粉之说,也属汉赋夸大铺排的余韵,这不算是说假话,也许能看作是一种修辞更合适吧,如看全文应该有这感觉。三,应该不是实指,意思只是表示多,一次不算,两次为再,三次及以上为多,可能刘备是招诸葛亮来帮他,一纸书信足已,说多次去请他,我是真真的不相信。仅凭这点何以能演义出这一出好戏,按引经据典的惯例,这当属孤证,供参考是可以的,但不能采信应该是必然的吧。
 
  《魏略》和《九州春秋》这些史书上说得明确,是诸葛亮自己去找的刘备,而刘备并不是特别地看重他,只是请包括他在内的人吃个饭了事,即使诸葛亮一人留下来到他身边时荐言时,他也只自顾自地玩他那竹篾功夫。完全没拿他当回事;也可以理解,当时的诸葛亮并没有什么名望,“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就是说他自视才高,可别人却认可他有什么真才实学,即使有如徐庶等人的举荐,仅凭这咬一耳朵的风闻,怎么可能让刘皇叔后来三次去请他,打死我也不信。
 
  再说了,刘备在这荆州呆有六年,刚来此时刘已四十多了,诸葛亮才二十多点点,刘应该算是父辈了,请他出山时诸葛亮26岁,刘备46岁,这年龄和辈分在那儿摆着,怎么可能接二连三地去请一个只“自视颇高”的青头小子,可能放下架子去请吗,还多次去请,这赌注下得也太大了吧。这么长时间不去找,曹操快打来了才想起要去找,实在是牵强的很。再说了,想找他应该是很容易的,诸葛亮也常在当地士人集团中走动,又不是什么逃犯,隐者;躬耕南阳只是终南捷径而已,急于出山的是诸葛亮,要是真想隐居,他就不会自比管仲乐毅了,所以,急于见面的应该是诸葛亮才对,刘备对这不知底细的诸葛亮的态度恐怕是“你来,欢迎,你走,不送”,何至于皇叔大人费那么大的劲去三顾吗,梦吧。
 
  那为什么一直就没有人放着事实不顾,相信这是真实的呢,直到后来的三国演义更将其光大,让全世界都认为这是一个史实了。其实,这就是知识分子的一个梦,是他们梦想中的最高境界和礼遇,心中一直就想着,他们也会遇到这样的识货明君的。既然是美好的梦,何必又要把它戳穿呢。历代千古唯此一例,戳穿它,于心何忍。连易先生都模棱两可地说:“可能诸葛亮自荐是有的,三顾茅庐也是有的”。是啊,谁敢说孔明先生说假话呢?但史实却也在那摆起滴,唉,严重无语中。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