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那些事儿 陈群为何能历仕曹操、曹丕、曹睿三朝?
陈群,历仕曹操、曹丕、曹睿三朝,曾受曹丕托孤之重,辅佐明帝。其间,数有进谏,竭忠尽职。他创立的九品官人法,是一种曾经在历史上有过影响的选举制度。陈群为曹魏大臣,瞩目当世。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陈群,字长文,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人。祖父陈寔、父亲陈纪、叔父陈谌都名重于世。他少年时,就显出异乎常人之处,祖父很惊讶,常对族中父老说:“此儿将兴旺我陈氏家门。”
孔融为当时高才,年龄在陈纪、陈群父子之间。他先与陈纪结识为友,后又与陈群交往,由于陈群的才识不比他差多少,他便改把陈纪当长辈。陈群的名气也就越来越大了。
刘备到豫州,辟陈群为州别驾从事,时逢陶谦病死,徐州吏民迎刘备去主持州事。刘备打算去,陈群劝阻说:“袁术势力强大,你去后他必定领兵来争徐州。那时吕布若又从后面袭击,你即使得到徐州也不会有所作为。”
刘备不听,去徐州后果然遭袁术和吕布的夹击,一败涂地。他悔恨没有听从陈群的劝告,便推荐陈群为秀才,授任柘县(今河南柘城)令。陈群不愿接受,随父亲避难徐州。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吕布破败,曹操入主徐州。辟陈群为司空西曹掾属。有人推荐王摸、周逵二人,曹操下文授职。陈群知道二人品德败坏,不可任用,就把曹操关于征辟二人的命令封好退回,陈述了自己的意见,曹操不听。
后来,王、周二人为非作歹,犯下罪行,曹操便向陈群赔礼致歉。当时陈群也推荐了两人,一个戴乾,后来为国尽忠而死;一个陈矫,成了当代名臣。于是,陈群获得有知人之名的好评。
此后,他先后任萧(今安徽萧县)、赞(今河南永城)、长平(今河南西华)等县县令。次年六月,他父亲故亡,便辞官归家守丧。丧事办完,被授以司徒掾,后又升任治书侍御史,又转为参丞相军事,作了曹操的高级幕僚。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封魏公,陈群升任御史中丞,成了执掌奏劾不法的大臣。
曹操打算恢复肉刑,即实行斩断罪犯的脚或割去鼻子等刑罚。他下令让群臣讨论,并问陈群:“过去你父亲认为死刑也可以体现仁慈和恩典,那意思是不是说,肉刑可以恢复呢?”肉刑是古代的刑罚,包括黥面、割鼻、斩足、宫刑等等。
汉文帝十三年(公元167年),下令废除,代以笞刑,即用杖策鞭打数百来代替。例如,当斩左脚的,鞭杖五百,当割鼻的,鞭杖三百。结果,犯人往往被打死。
所以,陈群回答说:“汉代废除肉刑而增加鞭杖,本是怀仁慈、同情犯人而为,不料,这样死的犯人更多。臣父以为这是名轻而实重的作法。名义上减轻了处罚,容易使人犯罪,而实际上处罚又加重,伤害的人则更多。
古代制定肉刑,是用来辅佐治国,协助施行教化的,为什么不可以恢复一部分?如今用笞死犯人之法来代替肉刑,是看重人的肢体而轻视人的生命,有什么好呢?”钟繇也同意陈群的看法,而王朗及其很多人则反对。
曹操认为陈、钟的主张很对,但是,当时战乱不息,他考虑到反对的人太多,就把恢复肉刑这事搁置起来了。
后来,陈群任侍中,在天子左右应对顾问,同时又兼领丞相府西曹掾,主管府吏的署用。他在朝中,不固持己见,老成稳重,不以歪门邪道待人。
太子曹丕对他特别敬佩和器重,把他比作颜回,以朋友之礼和他相处。曹丕常常说:“自从我有了陈群这个朋友,门人们都日益亲密。”不久,陈群被封为昌武亭侯,改任尚书,掌吏部。
陈群任吏部尚书后,认为汉代的察举、征辟制度有缺陷,不能揽尽天下人才,乃创立九品官人法,作为选士授任的新制度。
九品官人法又称九品中正法。其法是每州郡设置中正官,由本州郡贤德有赏识能力者、或本州郡在中央为官者充任。他们按德行、家世把所管州郡士人分成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等九个品级,并加上评语,上报朝廷。
人物品级评定后并非 不变,还时常依其言行的好坏升降。这样,吏部就有了依据,按品第授官任职。
九品官人法制定后,有才德的士人和出身世家的后裔,都可以得到品定,出仕为官,对曹魏团结广大士人,巩固自己的政权起过积极作用。
公元220年10月,曹丕代汉称帝,陈群升为尚书令,进爵颖乡侯。然后他和华歆等人却面带悲容。曹丕大为不快,就问陈群:“我应天命受禅代汉,满朝文武,个个喜形于色,而独有你和华歆不高兴,这是为什么?”
陈群忙起坐下跪,回答说:“陛下受禅,我们内心高兴,而我与华歆曾经是汉朝旧臣,因忠义之道又不应该表露出喜色。”曹丕听后,更加器重他。
黄初六年(公元225年),陈群为镇军大将军,领中护军,职掌禁军,并录尚书事,总揽朝政。曹丕临终时,诏陈群与曹真、司马懿三人共同受遗诏辅政。
陈群忠心耿直,待人宽厚,从不矜傲自夸。他身为元老大臣,在朝中,每天表面上拱手而已,默默无言,然而前后上书数十次,陈述人主得失,建言朝政,多有成效。
当群臣知道后,无不赞叹,称之为直士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