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三不出,不富也安康”,今日正月初三,“三不出”指的啥?

时间:2025-01-30 23:15:24 来源:今日头条
  原标题:“初三三不出,不富也安康”,今日正月初三,“三不出”指的啥?
 
  年味还没散,过年的脚步却已经走到了正月初三。
 
  “初一拜年早,初二回娘家早,初三睡到饱。” 这句老话,道出了春节前三天人们的生活节奏:兴奋、忙碌、再到疲惫,到了今天,终于能松口气,给自己放个假了。
 
  但别以为初三只是个“睡大觉”的日子,它的讲究可一点都不少。
 
  今天是迎财神、送穷日,小年朝、天庆节,又是“赤狗日”,这些称呼可不是白来的,个个背后都有老祖宗的智慧。
 
  按传统,这一天最好安分守己,别瞎折腾,以免招惹晦气。所以,今天有个讲究:“初三三不出,不富也安康。”
 
  这“三不出”到底是指啥?说白了,就是今天有三样东西不能往外送,不能随意流动,守住了,寓意全年运势平稳,家宅兴旺。听着玄乎?别急,细品之下,全是道理。
  第一不出:垃圾不出门,财气不外流
 
  过年讲究财运亨通,谁都想新的一年“旺上加旺”。可你知道吗?在老祖宗眼里,连垃圾都是“财”!所以,初三这天,垃圾不能随便倒,最好留在家里,寓意“积财守财”。
 
  从年初一到初三,垃圾都要留着,不能随便往外倒,尤其是米粒、纸屑、剩饭菜,这些都被看作是家中的“财源”。老一辈人讲究,等到初四“迎神日”再统一清理,寓意着把穷运送走,把财运留住。
 
  当然了,现代社会讲卫生,垃圾留三天未免有点夸张。但这讲究背后的意思是啥?就是告诉你,年节里别太“散财”,要学会聚财、守财。年初三,不妨检视一下家里的花销,别让过年的大手大脚成了今年“月光”的导火索。
  第二不出:不外出拜年,省得招晦气
 
  大年初三,又叫“赤狗日”,这里的“赤狗”可不是指红色的狗,而是传说中的“口舌之神”,据说这天容易惹口角、起争执,所以这一天最好不外出,避免和人吵架,给自己一年添堵。
 
  再者,拜年的黄金时间是初一和初二,该走的亲戚基本都走完了,今天出门去,反倒显得突兀。加上这几天不是东家吃就是西家喝,体力透支,胃也被大鱼大肉折腾得不行了,趁着今天,老老实实在家休息,正好给自己找个缓冲的机会。
 
  还有一层意思,今天是“送穷日”,按习俗,这一天适合在家进行一些象征性的“送穷”仪式,比如烧掉一些破旧的旧衣物,或者清理家中的破损物品,寓意着把去年的霉运扫出门,把新年的好运迎进来。想想看,这比满世界乱窜拜年可实际多了吧?
  第三不出:不汲水,不惊扰运势
 
  这条讲究,得追溯到过去人们靠井水生活的年代。老一辈人讲究,年初三这天不能去水井挑水,因为这一天是“谷子日”,寓意着新一年的丰收,不能随便取用水源,怕影响到来年的风调雨顺。
 
  虽说现在家家户户都有自来水,汲水挑水已成历史,但这条讲究背后传递的智慧仍然适用——过年期间,避免让“好运”外流,凡事多讲究一点,图个吉利。这也是提醒大家,过年里别太劳累,给自己和家人一个缓冲的时间,调整好状态,才能更好地迎接新年的挑战。
 
  此外,这个“水”也可以象征着“情绪”——过年期间,家人团聚,难免会有意见不同的时候,这一天就别去“汲水”了,意思就是少挑事、少搬弄是非,避免无端生口舌,让年节过得和和美美,远离是非。
 
  老传统背后,藏着最朴素的生活智慧
 
  有些人可能觉得这些习俗“封建迷信”,可细品之下,全是老祖宗总结的生活智慧:
 
  不倒垃圾,是教你学会积财守财,别年还没过完,口袋就空了。
 
  不出门,是让你安稳休整,别忙到最后,身子累垮了,年味也没了。
 
  不汲水,是提醒你别挑事、别折腾,凡事缓一缓,家和万事兴。
 
  年节讲究的,不就是个“讨吉利、求顺遂”嘛!老传统,守的不只是规矩,更多的是心安。别管你信不信,反正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都是有道理的。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