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杀子凶手求情15年后她仍未被遗忘 但没等来 的兑现

时间:2023-09-10 07:59:48 来源:今日头条
    原标题:为杀子凶手求情 15年后她仍未被遗忘 但没等来 的兑现

    宽恕,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选择。它能让人释放心中的怨恨,也能让人获得心灵的平静。但宽恕,并不意味着忘记,也不意味着放弃。它需要付出勇气和智慧,也需要得到尊重和回应。
 
  2008年,在北京一中院审理的一起故意伤害致死案中,被害人马刚的母亲梁建红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选择——她为杀害自己儿子的凶手宋晓明求情,不要判他死刑。她说:“我的儿子已经死了,即使把宋晓明枪毙了,我儿子也活不过来了。这样做我虽然觉得亏欠自己孩子,但判对方死刑,叫人家死了,我也接受不了。他还年轻,请法院给他个机会吧,我不希望别的母亲再失去儿子。”
 
  这一幕被媒体称为“中国司法史上最动情的一幕”,梁建红也因此被誉为“大义母亲”。她的宽恕感动了无数人,也影响了法院的判决。在自首情节和梁建红的求情下,宋晓明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赔偿马刚父母22.4万元。
 
  然而,15年过去了,当年那个“大义母亲”的人生却并没有因为宽恕而变得美好。她先后失去了儿子、丈夫和儿媳,独自生活在农村,身体多病,生活困顿。而宋晓明却没有兑现他当庭向梁建红 过的话:“我一定会报答您的恩情。”
 
  梁建红用自己的人生践行了宽恕,但她内心的期待却没有得到回应。她等待着一个曾给予她希望的人能够兑现诺言,哪怕只是一个电话、一封信、一句问候,也能给她残存的牵挂一个交代。
 
  但她等待的人却从未出现,甚至连赔偿金都没有还清。法院经查询,宋晓明名下无财产可供执行,梁建红只能向法院申请司法救助,最终获得22.4万元。
 
  这笔钱对于梁建红来说,是迟来的安慰,也是无奈的接受。她说:“我不是为了钱才原谅他,我是真心想让他改过自新,出狱后能有个好前程。”
 
  但她不知道,宋晓明是否真的改过自新,是否真的有个好前程,是否真的记得她的宽恕。
 
  或许,宋晓明已经忘记了那一天在法庭上发生的一切,或许,他已经把那一天当作一个噩梦,想要永远抹去。
 
  或许,他觉得自己已经付出了足够的代价,或许,他觉得自己已经没有必要再去面对那个曾经救了他一命的人。
 
  或许,他有着自己的难处,或许,他有着自己的理由。
 
  但无论如何,他都应该给予梁建红一个回应,一个答案,一个交代。
 
  因为,宽恕不是一厢情愿的单方面行为,而是一种双向的情感沟通。它需要付出,也需要回报。它需要尊重,也需要感恩。
 
  梁建红用她的宽恕给了宋晓明一个机会,一个新生。宋晓明应该用他的感恩回报梁建红的恩情,一个 。
 
  这个 不一定是金钱,也不一定是物质。它可以是一句话,一封信,一次拜访,一份关心,一份祝福。
 
  只要能让梁建红知道,她的宽恕没有白费,她的期待没有落空,她的牵挂没有失望。
 
  只要能让梁建红感觉到,她的宽恕有了回响,她的爱有了回音,她的人生有了意义。
 
  这样的回应,或许对于宋晓明来说并不难做到,但对于梁建红来说却意义非凡。
 
  因为这样的回应,是对她人格和尊严的尊重,是对她心灵和情感的安抚,是对她人生和价值的肯定。
 
  这样的回应,也是对宽恕本身的尊重,是对宽恕精神的传承,是对宽恕力量的展现。
 
  宽恕,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选择。但它不应该是一种孤独,而应该是一种交流。当我们学会宽恕,我们也应该学会感恩。只有感恩,才能理解宽恕;只有回应,才能完善宽恕。
 
  在这个充满冲突和矛盾的世界里,我们都需要学会宽恕,也都需要学会感恩。我们都可以给身边宽恕过我们的人一个回应,哪怕只是一句“谢谢你的宽恕”。
 
  也许,这就是宽恕的意义,也是人性之光最亮的地方。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