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构建机制完善的“双创”政策配套体系
陈永正 付磊
总书记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急起直追,抓住世界科技革命历史机遇”。这是总书记对四川全面创新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全面创新改革的重要载体,把“天府之国”加快建设成为全国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需要构建机制完善的“双创”政策配套体系。
近年来,我省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文件,打开了创新创业工作的新局面。但从政策设计到落地还存在着不配套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七个方面:一是宏观政策与微观的实施办法不配套,大到创新创业公共服务机制,小到创业补贴的发放等环节,还缺乏具体有效的实施细则和保障机制;二是对创业的前期扶持激励与后期服务保障不配套,政府的焦点多是对准于创业孵化阶段,但是对于已创立企业的现实难题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和考虑;三是政府的强势主导与市场机制的运用不配套,从政府投入方式到各类园区的管理服务方式,多是由政府承担,尚没有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的重要作用;四是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导向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配套,由于农村基础设施不健全,又缺乏专门的扶持、引导机构,加上城乡二元结构背后种种制度的限制,使得许多农民工在鼓励返乡创业政策面前望而却步;五是具体政策的颁布实施与宣传引导路径不配套,目前政府还没有建立系统性的政策宣传载体,使得有创业意愿的人们无从知晓全面准确的政策信息;六是对高新技术创业的支持与一般性服务产业创业的支持政策不配套,对于普通民众特别是农民工这个“大众”群体还缺乏一个低门槛的普惠平台;七是创新创业的长远战略设计与教育机制不配套,特别是当前应试教育模式的负面影响,以及中小学创新教育与高校创业教育的严重脱钩。
上述政策不配套问题若不及时加以解决,就会减弱“双创”政策的长期效果,可能导致“双创”活动发展后劲不足。解决问题的对策是,健全服务、教育和市场化运行三大机制,完善“双创”政策配套体系。
创新政府服务机制
着力于聚集各类要素,搭建各类平台,出台保障政策,促使“资本”与“知本”碰撞,“口袋”与“脑袋”相遇。
建立“一站式”创业服务中心。由省内各级政府组建成立,为辖区内创业者就近提供“一站式”享受各种优惠政策的集成服务,如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审批代码、税收减免、补助补贴办理等,实行全程代理、限时办结,确保手续办理“一路绿灯”,并确保政府各项政策能够及时、有效地落实到创业者身上。创业服务中心可以在各级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单独设立窗口,其职能设定为统一行使本级政府相关部门的相关行政职能,其人员由财政、科技、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派员组成。
打造成都的“中关村”。成都全域“双创”行动,汇聚了一大批优质的创新创业资源。当前,四川成功跻身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将紧扣军民融合发展的核心主题,重点依托成德绵开展先行先试。以此为契机,成都应该率先发力,集中创新创业的优质平台和资源,集聚一批军转民技术,建设军民融合小城镇,打造成都的“中关村”。
打造“平民创业街”。创业不能忽略农民工群体。农民工或许没有新技术,但他们可能具有某种传统手艺或绝活,要将这种优势与创业结合起来,为农民工开辟一条新的出路。应当在城市居民比较集中的地区,以社区为单位组织打造“创业街”,可以采用夜市街的模式,由社区管理委员会提供平台和各类服务,规划好具体时间,并减免管理费用等,打造多种平民创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