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尔盖湿地与沙化“赛跑”(2)

时间:2016-01-12 13:34:5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从湿地到草原,再因过度放牧而沙化,这样的恶性循环在若尔盖湿地日复一日上演,恶果也接踵而至:在沙化较为严重的若尔盖县辖曼乡,沙地曾一度蔓延到乡政府附近,在风沙较大的月份,村民们只能靠人力往外背沙。

  上世纪50年代,若尔盖湿地分布着300多个大大小小的湖泊,现在200个以上已经完全消失。“30年前这里有17个面积在百亩以上的湖泊,现在有6个已经完全干了,其他的也大多在萎缩。”若尔盖湿地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李华痛心地表示,以前比较大的几个湖泊,如今都能在湖心跑汽车了。

  科学治理——

  “沙障”围堵流沙,湿地建多个自然保护区

  若尔盖湿地的治沙工作始于上世纪70年代,固沙林、沙障、混播优良牧草等措施取得一定成效,但治沙的速度远不及沙化的速度。2007年,省级防沙治沙项目在若尔盖湿地启动,沙地被分为固定、半固定、流动等类型,进行分类治理,治沙进入新阶段。

  “比如我们用柳树枝编成沙障,对流动沙地就比较管用。”若尔盖县林业局工程师蔡应君告诉记者,用沙障“围堵”后,再在里面种树种草,流动沙地就跑不掉了。

  “沙化土地中,流动沙地的危害最大,也最难治理。把高山柳等耐干旱、易成活的植物栽种在沙障中,可实现一年固沙、两年植被恢复、三年苗木成行的治理效果。”左林表示,有了科学的治理方法,一块流动沙地经过5年的治理,就能彻底恢复植被。

  据若尔盖县林业局统计,目前该县已完成沙化治理面积上万公顷,其中,流动沙地面积从2009年的5774公顷下降到2014年底的4050公顷,减少了近三成。

  随着治沙取得进展,局部区域水源涵养的情况在改善。“目前花湖的水位较十年前增长46厘米,面积由215公顷扩大到现在的650公顷。”若尔盖湿地保护区管理局保护科科长索郎夺尔基表示,花湖附近不少牧民依靠秀美的环境开起了“牧家乐”,发展旅游业,减少了当地畜牧业的压力。

  “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对湿地保护高度重视。”左林表示,如今若尔盖湿地内已经建立起国家级、省级和县级等多个自然保护区,众多科研院所在保护区内建立基地,实时监测气候变化和湿地状态,为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不容乐观——

  川西北草原正以每年3.4%的速度沙化

  “四川西北部生态保护的整体情况还是令人担忧。”四川省林业科学院研究员鄢武先表示,目前整个川西北草原正以每年3.4%的速度沙化,保护工作必须加快进程。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