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尔盖湿地与沙化“赛跑”

时间:2016-01-12 13:34:5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若尔盖湿地的黄河流经段。

  从四川成都驱车西行,13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后,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垠的草原和碧蓝如洗的天空。这里就是闻名遐迩的若尔盖湿地。

  若尔盖湿地位于四川阿坝州,总面积超过1.6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特有的、最大的青藏高原高寒泥炭沼泽湿地,也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被誉为“中国西部高原之肾”。300余种野生动物生活在这里,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便有21种。上世纪70年代后,若尔盖湿地一度水土流失加剧,沙化愈演愈烈。直至今天,若尔盖湿地的沙化趋势仍不容乐观。

  土地沙化——

  降雨减少,过度放牧,200多个湖泊消失

  干枯的水沟、裸露的沙石、斑驳的草地……行走在若尔盖湿地,沙化的痕迹随处可见。据若尔盖县2009年沙漠化土地监测统计,当年若尔盖湿地内沙漠化土地面积近3万公顷,比2004年增加1万多公顷,每年沙化递增速度超过了10%。

  “沙化的原因很多,天灾人为都有。”若尔盖县林业局副局长左林告诉记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若尔盖湿地基本还维持着原始风貌,几乎没有一丝沙化的侵袭。但随着气候变暖、降雨量减少和过度放牧、开沟排水等现象出现,若尔盖湿地开始有了沙化迹象并迅速恶化。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为了放牧更多牛羊,成千上万的牧民在湿地中开沟放水,将一片片涵养水源的湿地,改造成适合放牧的草原。湿地被改造成草原,生态和蓄水功能便发生了根本改变。

  “以前那一片全是沼泽,我们把水放完,就成了牧场。”在泽科的记忆中,眼前的这片草场在40多年前还是一片洼地。作为若尔盖县包座乡俄若村村民,60多岁的泽科曾参与过挖沟排水,湿地的变迁让他感慨不已:“现在草原上到处都是老鼠洞,一吹风就扬沙。”

  一道道深深的沟壑,像被割破了的血管,将若尔盖湿地宝贵的“血液”源源不断排出。

  牧民对草原的索取并未停止:随着人口快速增加,牲畜数量也同步快速增长。2013年,若尔盖县的草地可载畜量为186万羊单位,但实际载畜量却超过304万羊单位,草地放牧超载率超过63%。过度放牧,导致土壤产草量下降1/3,草层高度降低了一半,继而使得草原水土保持能力下降,为“沙魔”提供可乘之机。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