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鼻炎了?鼻腔冲洗也是门学问
鼻炎是由细菌、病毒、过敏源及各种理化因子引起的鼻腔黏膜炎症。当鼻炎治疗不当,病情迁延,鼻腔黏膜炎症迁延至鼻窦内时,可导致鼻窦炎。近年我国儿童变应性鼻炎的患病率为15.79%,儿童患病率高于成人。鼻腔冲洗有良好的疗效与耐受性,且更经济便捷,能有效缓解鼻炎带来的不适症状,促进疾病康复。
小儿鼻腔结构 鼻腔分上鼻甲、中鼻甲、下鼻甲,是口腔顶部与颅底之间的复杂空腔。鼻腔在中线处由软骨性和骨性结构组成的鼻中隔分隔为左右两个腔室,见图1。
图1 小儿鼻腔结构图
小儿鼻窦结构 鼻窦是鼻腔周围含气颅骨内的空腔,包括为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共四对。鼻窦表面覆盖黏膜,均以小开口与鼻腔相通,见图2。
图2 小儿鼻窦结构图
其他相通器官 鼻腔经由鼻泪管与眼部相连,通过鼻咽部和咽鼓管与中耳相通,并直接与鼻咽部相连,进而与口咽区域相互贯通,见图3。
图3 与鼻腔相通器官通道
冲洗液在鼻腔内流向图 唯有采用正确的操作方法,才能确保冲洗液精准抵达病变部位,当冲洗液以适当压力通过一侧鼻前庭注入鼻腔时,能够有效将携带细菌、病毒或颗粒物的黏膜液从对侧排出,从而实现鼻腔的彻底清洁,并促进纤毛的正常摆动,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见图4。
图4 冲洗液在鼻腔内流向图
压力式鼻腔冲洗操作方法
盐水滴鼻剂操作方法 根据医嘱备生理盐水滴鼻剂及纸巾。操作前常规洗手,清理鼻腔分泌物;患儿取仰卧位,头部后仰鼻孔朝上;滴入1~2滴生理盐水,后轻捏同侧鼻翼,充分湿润鼻腔,待分泌物排出后用纸巾擦干,每次5~10 mL。滴鼻时滴管应悬空,不可触碰到鼻腔内部,避免污染滴管。滴液后轻捏患儿鼻翼数次,保持头部后仰姿势5 min,使滴鼻液充分接触鼻腔内部鼻黏膜,结束后轻轻擤出鼻腔内残留液体。采用同样方法冲洗对侧鼻腔,见图5。
注射式鼻腔冲洗装置操作方法 操作前常规洗手,清理鼻腔分泌物;嘱患儿取坐位或站位,低头、上半身前倾约30°,下方放盥洗盆;嘱患儿张口缓慢呼吸,将装有儿童特制硅胶软头的注射器塞入鼻前庭,用鼻塞部分严密堵住需冲洗的前鼻孔,缓慢推动注射器活塞,将冲洗液缓缓冲入鼻腔,并从另一侧鼻孔或口腔排除,反复多次至冲洗完毕。嘱患儿在冲洗时保持静默,避免说话、用鼻吸气以及吞咽动作,同时需特别注意不要对准鼻中隔,以确保冲洗过程的安全与效果。采用同样方法冲洗对侧鼻腔,见图5。
挤压瓶式鼻腔冲洗装置操作方法 患儿体位及注意事项同注射式鼻腔冲洗装置遵医嘱配置冲洗液,挤压瓶通过导管连接特制的硅胶软头,将其鼻塞部分严密堵住需冲洗的前鼻孔,手掌缓慢挤压瓶身,使冲洗液以患儿能接受的速度缓缓冲入鼻腔并由另一侧排出。采用同样方法冲洗对侧鼻腔,冲洗总量建议120 mL,见图5。
图5 压力式鼻腔冲洗装置
图6雾化式鼻腔冲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