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点心!夏天别给孩子吃这种水果 容易拉肚子,天越热越容易中招

时间:2024-05-29 21:05:58 来源:丁香妈妈
  原标题:长点心!夏天别给孩子吃这种水果 容易拉肚子,天越热越容易中招 
 
  各大超市和电商平台,开始供应各种各样的果切,看起来方便又美味;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路边还有卖菠萝、蜜瓜果切的,很多家长会给孩子买上一份解解渴。

  果切能免去洗洗切切的步骤,各种拼盘还可以让娃一次性品尝到多种水果。

  但真心不建议给孩子吃这种「即买即吃」的果切,特别是夏天。

  果切安全风险一

  制作时间不明,变质风险高

  有研究表明,水果的变质风险,会随着加工程度的加深而直线上升。

  也就是说,同样的环境下,切开保存的水果,变质风险要比完整水果高得多。

  水果大多具有高糖分、高水分,被切开后失去果皮的保护,果肉直接暴露在外,简直是微生物滋长的天堂,即便有保鲜膜覆盖,对外界的「抵抗力」也会大打折扣。

  很多超市或水果店的果切,包装上并不会标注生产日期,我们不知道果切是什么时间制作的,很难追溯这些果切是刚刚切好,还是放了一小时、半天、一天……

  有的果切甚至没有规范地低温储存,而是摆在了常温货架上,还会加速果切变质。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有试验发现,不论是沙门氏菌、大肠埃希菌这些致病菌,还是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的环境微生物,相比 5℃的冷藏环境,即使是在 25℃尚且凉爽的室温下,它们在水果上的生长繁殖速度也会呈指数级增长。

  在5°C和25°C存储条件下鲜切蜜瓜、哈密瓜、西瓜、火龙果、芒果、木瓜和菠萝上存在的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和环境微生物增长情况

  来源:参考文献

  夏天动辙三十几度,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度会极剧增加。

  直接暴露在高温下的果切,很容易滋生微生物,孩子吃了很可能就会闹肚子。

我们很难通过肉眼辨别果切的新鲜程度,保险起见,不要给孩子吃。

果切安全风险二

可能来源不明、以次充好

路边的果切价格不贵、品相看起来也不赖,但我们并不知道它们是否从正规渠道而来,农残等指标是否检验合格,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风险。

而更让人担忧的是,几乎每年都有新闻报道,一些商家为了追求利润,会使用已经出现腐坏的「烂水果」制作果切。

  图片来源:网络

  曾有检测机构发现,已经出现部分腐烂的水果,不仅腐烂部位的致病微生物和真菌毒素水平大增,看似完好的部位也存在菌落超标的情况,其中大肠杆菌群数量均超标。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水果一旦出现部分腐坏或者霉变,意味着微生物已经打破了水果的天然屏障,进入到水果内部,即使看起来完好的部分也并不安全,都是需要丢掉的。

像金葡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在高温高湿的夏季更容易滋长,对婴幼儿来说更加危险,尤其对于孕妇,这些致病菌甚至有影响胎儿导致死胎、流产的风险。

当然,不是所有的商家都是「黑心商家」,但对于那些切好的果切,仅通过肉眼观察,着实很难判断水果们「生前」是什么样子。

不给孩子买成品果切吃

现场现做的安全吗?

有人会说,我们这边的果切都是现切的,保证新鲜还不是坏果,这种是不是安全了,能放心给孩子吃吗?

我们能看到品相完好的水果,制作过程中仍可能存在安全风险。

清洗水果的水源有没有被污染,是不是重复利用?

能不能保证刀具、砧板的清洁?

操作人员的手是不是干净?会不会有口鼻/飞沫沾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从我国的食源性疾病暴发研究中可以看出,因加工不当、加工人员操作污染等因素造成的食物中毒事件,不在少数。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关于这一点,国内外的事件也早已屡见不鲜,其中多数还都是高度工业化、规范化工厂生产的水果制品。

如果是街边小店、路边摊出品的果切,风险可想而知。

除了果切的问题,在家给孩子吃水果,也一样要留意安全卫生问题。文末附上夏天安全吃水果的小贴士,供家长们参考:

● 安全吃水果 tips

1. 保证手部和器具卫生,现吃现切;

2. 已经切块但吃不完的水果,暂时放入冰箱密封储存,建议尽快食用完毕,超过 2 天不建议再吃;

3. 外出带水果时可以优先选择带皮的、能常温储存的品类,比如柑橘、香蕉;或者小番茄、蓝莓、樱桃等,洗净晾干后放在密封盒里,并在 4 小时内尽快食用。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