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偷窃行为 父母马上要做这3件事
没多久,小男孩变成了臭名远扬的小偷,后来连妈妈治病的救命钱也偷了。听说他爸爸找到他痛骂他自私,他哭着说妈妈才是真正的自私,“6岁那年,她因为觉得丢脸,把我逼成了真正的小偷”,再后来他就被抓了。
我时常在想,如果他妈妈当时在小商店门前不是打骂羞辱,而是跟他说“妈妈相信你下次不会偷”,或许他的命运就会不一样,因为他那时候学习成绩非常好,人也聪明,他还经常帮我解数学题。
其实大多数人在幼年时期都有过偷窃的欲望或行为,所以父母们不应该因为孩子的第一次偷窃就认定孩子的品格变坏,然而不少父母仍旧这样做。有学者曾经做过统计,孩子第一次有偷窃想法或行为的年龄,往往集中在5~8岁的年龄段,尤其以男孩子常见。女孩子也会有,但一般来说,女孩子比男孩子早熟,较早明辨是非而不易误入歧途。有人说,我见有些孩子很早就偷东西呀,其实孩子不同年龄的“偷”有不同的情况:
→3-5岁,不是故意偷拿东西
父母常常会发现,3岁的宝宝会有“偷窃”行为,当然有时候2岁多的孩子也有这样的行为。这年龄段的孩子严格上不能称为“偷”,因为他们尚分不清想象与现实,他们有时候看到喜爱的东西便用行动归为己有,他们心中也尚未有“你的”、“我的”概念。而这时,父母就需要明确告知孩子,“这是别人的东西,不是你的,不询问别人、不经对方同意就据为己有是错误的行为。”父母还要告诉孩子甚至给孩子示范正确的请求方法,“你能借给我玩吗?”,或者“我能玩一会吗?”如果遭到对方拒绝,父母该及时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或者考虑是否该给孩子买了。
→6-10岁,理解偷窃是错误的行为
这年龄段的孩子,由于心智已经比较成熟,能理解偷窃是不道德的行为,并且也懂得了物权了。如果发生偷窃行为,可以考虑是故意而为之的。这年龄孩子的偷窃行为有多种原因,一是因为缺乏,二是模仿,三是为了显摆,这时父母了解清楚孩子背后的偷窃动机很重要,能及时帮助孩子免入歧途。
如何发现孩子是否有偷窃行为?父母如果发现孩子有下面类似的迹象要警惕:
1、家里出现了不知道谁买回来的东西
2、孩子送给别人或家长昂贵的礼物
3、孩子经常离家时反常地背空包或穿肥大的衣服
4、家人常发现钱或东西不见了
5、垃圾桶发现陌生的商品价签或包装袋
6、孩子似乎总有什么秘密,喜欢遮遮掩掩
发现孩子有偷窃行为怎么办?
最近看到一宝妈是这样对待孩子的偷窃行为的,觉得她的做法很好。
偷东西的孩子7岁,这里称他男男吧。某周六晚上,男男妈妈带着男男到一位阿姨家作客,男男跟阿姨家的小弟弟玩得很高兴,当天很晚才离开。第二天一大早,男男又和他妈妈去了那位阿姨家。
阿姨当时很诧异,男男红着脸说:“阿姨,我昨晚把弟弟的小黄人带回家了,弟弟一定很难过也很着急,我一大早就让妈妈带我过来了,你看,弟弟的小黄人在这里,我还给弟弟买了其他的小黄人模型作为道歉礼,希望弟弟和阿姨能原谅我……”说着说着,男男哭了。阿姨忙说不用道歉礼,归还了东西就好了,阿姨和弟弟都不会责怪你。
但男男妈妈的话让那位阿姨改变了主意:“这是男男用自己的零花钱买的,你们不收下的话,就是不接受孩子的道歉,他会永远因为这事情而耿耿于怀,抬不起头……”当阿姨家的小弟弟闻声跑过来接过他的道歉礼后,明显感觉男男的表情轻松了。
大人发现孩子有真正的偷窃行为后,具体需要如何做呢?请第一时间做到以下三点:
1、告诉孩子,TA的行为哪里错了
孩子行为的对错, 父母的价值观会给孩子提供标准,所以给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很重要。有些家庭因为孩子小偷小摸得到好处而沾沾自喜,最终会害了孩子。父母需要经常告诉孩子,即使是一针一线,也不应该拿别人的。当孩子发生偷窃行为,父母应该引导孩子换位思考,“如果你的小黄人被偷了,你会伤心吗?你会怎么办?”,同理心能帮助孩子从他人的角度考虑事情,而减少伤害他人的行为。
2、了解孩子行窃背后的真实原因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经说过,“偷窃者想拥有更多的财富,越多越有安全感,孩子偷窃这一动作是由贫穷或缺乏引起的。” 不少研究也正好表明,大多数孩子的偷窃行为,也往往来自缺乏。比如家庭给孩子的零花钱较少,又比如孩子多次要求买某种东西而父母拒绝,再比如孩子在跟他人的攀比中自尊心受创……所以,从第一次发现孩子偷窃时,就需要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谨记别斥责打骂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