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带娃扫墓 别忘记给孩子上一堂生命教育课(2)

时间:2016-04-01 11:41:09 来源:川北在线整理

  ☛ 根据年龄选择不同方法

  0—3岁

  婴幼儿对“死亡”没有概念,也难以理解只是隐约知道这是件不好、不开心的事情。在此阶段,若孩子没有主动提及关于死亡的话题家长无需刻意教育。若小朋友提及,可以用比喻拟人的方法进行解释,比如玩具坏了没办法恢复就是死亡,千万别避而不答或采取欺骗的做法。

  3—6岁

  此时小朋友慢慢学会思考,对死亡认识处在“结构性阶段”,进行生命教育很有必要。家长应明确的告诉死亡是件危险的事情,让孩子知道人死不能复生,带他们一起郑重向死去的亲人告别,还可以向他们解释人为什么会死去。

  6岁以上

  上小学的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对子死亡有了自己的认识,明白死亡是生命的结束,但并不重视。家长不要一味用比喻举例,而应引导孩子从科学的角度、眼光来看待这件事,可以趁此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

  ☛ 关于死亡常见错误回答

  1.将“死亡”编织成美丽童话

  这么做会使孩子误以为死亡是件美好的事情,忽略其残酷的一面。家长这么做或许是想要保护小朋友生活在没有伤痛的世界中,但这并不是科学、健康的做法,因为很可能使得孩子难以面对人生真实的一面。

  2.将“死亡”比喻成“睡觉”

  很多家长都这么和孩子谈论死亡,将死亡和睡觉混为一谈。需要注意的是,小朋友很可能从此害怕睡觉,担心、恐惧一睡不起,所以有必要帮他分清死亡和睡觉的区别。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你遇到过鬼打墙吗,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