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端全球化”的中心:重庆大厦(3)
大厦的业主很多是早年来到香港的大陆人,店铺的经营者多为南亚人。如今在大厦里谋生的商人们,大部分都持有签证,做着合法的生意,但总体上,他们仍是这个社会中的他者,他们的“香港人”身份基于一座被这个城市里大多数人隔离的大厦。可若要说重庆大厦是个“贫民窟”,它倒是最不像贫民窟的贫民窟了,麦高登说,能够来到这里的人,在他们的祖国,怎么也算成功人士,至少是中产阶级了。
三年半之后,麦高登发现他采访的人们开始和他讲同样的话,有时候问题才问出口,他已经知道对方会怎样回答,于是他结束了调研。2011年,研究成果《世界中心的贫民窟:香港重庆大厦》一书由青森文化出版。
现在的重庆大厦是好的
幅赛尼·穆罕默德 (Fusseini Mohamed)是加纳人,大家都叫他迪克森 (Dixon)。他 8 年前来到香港,在重庆大厦住了 4 年。4 年前,他搬到了荔枝角的一间公寓里,不过他的工作仍然围绕着这座大厦。我通过麦高登的介绍联系上了他,起初以为他是个普通商人,没有预约便在一个周二下午来到重庆大厦,心想一定可以碰到他,没想到扑了个空。电话里他 4 点会回来,结果一直忙到 6 点。于是我们重新约了时间。
第二天,当迪克森从离大厦入口最近的电梯走出来时,我一眼就认出了他。他个子很高、长得不错,和周围的生意人明显不同,穿着短袖衬衫、挎着公文包,看上去很职业。他说他是香港“非洲委员会”(African Committee)的职员,在国内接受完培训便被派到香港工作。这个组织的办公室就在重庆大厦对面,他们有自己的电视台、电台,有已走上正轨的各类活动,旨在为在港非洲人提供各项帮助,同时促进香港社会对非洲人的理解。迪克森解释前一天的不靠谱:“说实话,我真的很忙,如果你恰巧碰到我有空,那是你运气好。”
当时正值穆斯林斋月,重庆大厦里人非常少,很多店铺都关着门。起初我惊讶于这座大厦几年内萧条至此,后来才明白数量众多的穆斯林下午都在祈祷或睡觉。迪克森几乎认识所有人,走在路上忙于和每个人打招呼,而他的朋友们对于有记者来采访他也习以为常。跟在他身后,重庆大厦好像完全变了样,没有人再向你兜售货品,不用担心往店铺里多看了两眼就被缠住不放,拍照时也不太遇到警惕的目光了。最后我们停在了一家食铺门口,老板很快搬来了椅子,因为迪克森的缘故,我们得以不花一分钱在那里坐上一个小时。
在重庆大厦里的一家食铺门口,迪克森讲述“非洲委员会”的工作和他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