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端全球化”的中心:重庆大厦
重庆大厦作为“低端全球化”的中心支点,连接着世界上许多其他类似的支点。
在尖沙咀弥敦道鳞次栉比的繁忙商厦中,名声最响但风评最差的,大概要数重庆大厦。天黑以后,从北京道走到弥敦道路口时,如果猛一抬眼,多半会被对面那个细长的黑窟窿吓一跳,再看得仔细些,黑窟窿上还有密密麻麻的小黑窟窿(窗户)和更小的黑窟窿(空调外机)。它并不是漆黑一片,但是窗户里透出的微弱灯光和周围闪烁的霓虹灯形成的反差太过强烈,以至于造成了巨大的吞噬感。这是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观看重庆大厦的最震撼视角。不过,从大厦门前走过,反而很容易错过它,因为入口不大,视线范围内也没有明显的招牌。离它最近的出口是尖沙咀地铁站 N5 出口,这个出口没有电梯,楼梯尽头是一条有些脏乱的小巷,小巷里有一家 7-11 便利店,夜晚光顾的大都是非洲人和南亚人。有一天凌晨,我因为好奇而走进紧邻大厦的阴暗巷道,但又因为紧张而走得太快,只隐约瞥到两个倚墙吐烟圈的黑人和在巷口流连的性工作者。
不过,现在重庆大厦变得没那么突兀了。今年早些时候,大厦业主立法团主席林惠龙女士找人翻新了外立面,使这座 1962 年建造的高楼在环境中显得低调了不少。
尽管重庆大厦在改变,对于很多土生土长的香港人来说,它仍是个一辈子也不会进去的地方。尽管王家卫的电影《重庆森林》能使人对它产生一点浪漫想象,他们还是害怕这个地方,甚至有点引以为耻。香港回归后大批到香港留学、定居的“新香港人”,同样对这里充满警惕。甚至连选择住在里面的背包客,也多少担心安全、火警和健康问题。
图一
一座大厦里的人类学调查
2006 年开始,有一个 50 多岁、中等身材的白人开始频繁出入这座“摇摇欲坠”的高楼,找各种人谈话。他不像旅行者,因为他不是每次来都住;也不像便衣,因为身体看起来太弱;人们觉得他有可能是 CIA,可是他说:“CIA 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调查。”每个周六,他会乘电梯到顶层17层,然后步行往下,看什么旅馆有空房便随机入住,3 年多时间,他住遍了重庆大厦里所有的旅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