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鸡排”的热度变为城市的温度与深度
一块6元的鸡排,为何能让游客甘愿排队五小时?这个国庆假期,景德镇“鸡排哥”李俊永用“再忙也要把控品质”、“你的口味就是我的标准”、“炸不到位,我将无法原谅我自己”等金句,将街头小吃卖出了“60元的情绪价值”,更意外点燃了千年瓷都的文旅热潮。这场流量奇迹的背后,既是个体真诚的胜利,更是城市文旅运营、民生保障与服务升级的生动实践。
个体烟火气,是最好的文旅引流剂。“鸡排哥”的走红绝非偶然,从2022年就被本地网友预言会爆火,到如今全网刷屏,他用十年如一日的现腌口感、幽默互动,在市井中沉淀出独特魅力。这种源于民生本真的吸引力,比刻意包装的宣传更具穿透力。数据显示,“鸡排哥”热度带动景德镇北站假期前发送旅客量同比增长19%,酒店入住量较去年同期增长30%。从开封王婆到景德镇鸡排哥,近年不断涌现的素人网红纷纷向我们证明,城市文旅的破圈密码,往往藏在街头巷尾的烟火气里,藏在普通人的真诚服务中。
流量袭来时,民生保障是接住热度的关键。当鸡排摊前队伍蜿蜒百米,甚至出现插队纠纷、雨天拥挤等状况,景德镇的应对展现了治理智慧。城管部门迅速成立2-4人专班维持秩序,环卫专班与志愿者及时跟进清洁服务,让热闹的摊位始终保持有序整洁。更为难得的是,在这场流量考验中,始终未失对民生本源的守护。即便连续多日只睡三四个小时、忙到中暑,“鸡排哥”仍嘱咐亲属保质保量,而城市管理者未因流量强制改造摊位,而是用柔性服务守护这份市井生态。这种“不打扰、强保障”的姿态,既维护了游客体验,更守住了民生温度。
流量沉淀后,服务升级才是留客的核心。“网红效应多是一阵风”,如何将鸡排带来的关注转化为城市持久吸引力?景德镇给出的答案是“以网红引流,以文化留客”。文旅部门计划将鸡排摊等网红打卡点与陶瓷文化景点串联成线,让游客从“为鸡排而来”变为“为瓷都而留”。这背后是对服务本质的深刻理解,游客追逐的不仅是美食,更是被重视的体验,就像“鸡排哥”请顾客帮忙开塑料袋的互动感,城市服务也需要这种共情力。从优化景区导览到完善食宿配套,从挖掘非遗故事到培育更多特色摊主,唯有让服务渗透到每个细节,才能让短期流量变成城市发展的长期增量。
一块鸡排的爆火,照见的是城市发展的新逻辑,文旅引流需要烟火锚点,民生保障需要柔性托底,而服务升级需要文化内核。当景德镇将6元鸡排的热度,转化为瓷都文化的深度、民生服务的温度,这场流量奇迹便不会落幕。毕竟,能真正留住游客的,从来不是一时的热搜,而是一座城骨子里的真诚与厚重。(李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