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老人追不上的孩子 数据时代下沟通何去何从
时间:2021-10-20 11:00:41 来源:川北在线
数据时代提升了科技水平,聊天软件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但仍无法破解现代人精神孤独的感受。在心理学中,孤独是一种痛苦的、缺乏亲密和联接的主观感受,繁重的生活负担、日新月异的数据变化,无不加重了人群之间的心理差异和隔阂,让沟通变得陌生而困难。如何增强沟通成了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看不见的老人,要重视老人遇到的现实困境。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6亿,而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是独居或空巢老人。在老龄协会联合哔哩哔哩制作的综艺中,有一段是《看不见的老人》,讲述了独居老人在家摔倒、感到孤独、与时代脱节的种种困境。不仅如此,他们还面临着防不胜防的电信诈骗、参差不齐的科普养生信息、不会使用智能设备和世界失联等等。
老年,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阶段,我们要能理解和包容父母。当他们跟着“大笑式锻炼”等奇葩方式健身时要做好科普;当他们抢购廉价没有保障的三无产品时要阐明健康原则;当他们盲目跟随自媒体转发、偏信谣言时要做好沟通培育分辨能力;当他们面对智能设备困惑和无助时,要能耐心地进行文化“反哺”,共同跨越数字鸿沟。我们一辈子陪伴父母的时间并没有多少,要积极帮助父母拓展同辈社交网络、培养“积极老龄观”,也要抽时间多陪陪父母。重阳节时央视新闻做了计算,如果按工作后分居两地,一个月回家两天来算,那么余生陪伴父母的时间只剩两百多天。父母并不完美,原谅他们不知所措造成的笑话,小心翼翼面对世界的心酸,有时候只是笨拙的想对你好。
追不上的孩子,要尊重孩子调整亲子相处方式。从Z时代的孩子开始,他们受到互联网发展和消费经济影响,塑造了多元的价值观。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个性丰富、张扬,很有自己的主见。时代背景差异造就了必然的代际冲突。在升学、择业、婚育等常规人生配置中,亲子间出现了种种认知冲突。鸡血妈妈给幼儿制定成长计划和学习时间表、唯就业前景选择专业、公考事业编热、安排相亲对象催促生育……亲子之中,焦虑、掌控太多,交流沟通太少。
其实,教育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平等尊重是前提,父母自身也需要改变。纪伯伦在《论孩子》中写道,“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自身渴望所生的儿女”。父母作为领路人,可以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分享给孩子,但每一片树叶都有自己的纹路,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要因材施教,尊重孩子的意愿,鼓励他们培育创造性的思维、在受挫折时予以支持,进行积极的职业引导。就像放风筝,父母执线,收放适度,让风筝自由的与风共舞,在天际自由翱翔。
碰不到的朋友,要拥抱变化多元社交摆脱迎合。上学时朋友间离得很近,一个招呼就能聚在一起游玩。毕业后,大家天南海北离散,工作负担也忙,常常发了消息隔日才能收到,见面更是遥遥无期。交往淡了,情还浓,分享不再细碎,生怕打扰。从校园流入社会,接触的人多了却更寂寞。要能敞开心扉,投入到新的交往方式中来,熟悉同道伙伴、平和混龄交往,在接触到的人身上不断学习。
现在社交也进入了新维度,“一起”社交发展火热,“一起听歌”、“一起看电影”丰富了朋友间的交往场景,也利用兴趣点为陌生人社交打开了缺口。我曾和朋友“一起看电影”,线上畅聊重温分享的浪漫仍然温暖。但要铭记“一起”的重点在于满足了和朋友分享的情感需求,而不要空虚的沉迷于社交APP本身。
猜不透的自我,要悦纳自己沉下心来沉淀打磨。2021年,我国单身成年人口数量超过2个亿,其中至少有7700万处于独居状态,在庞大的空巢市场中,“一人食餐厅”、“迷你KTV”“迷你厨具”屡见不鲜,这些服务场景减轻了独处时难以自理的生活压力,但精神压力还需要我们自己克服。要能真实的面对自己,茫然疲惫时想想邓清明,23年备份航天员生涯仍能砥砺前行。接受平凡而有期待的人生,不熄灭热情和理想。
生活的海洋波涛汹涌,有失意落魄,有鲜花笑语。和朋友亲人一路携手就是幸福,用恰当的方式沟通陪伴,道一声珍重。刘月衡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