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再看百年前的武广高铁
时间:2021-08-01 00:24:47 来源:川北在线原创(guangyuanol.cn)
2021年7月3日10时,由广铁集团长沙机务段值乘的复兴号智能动车组G66次列车由广州南站开出,经停长沙南站,一路向北京西站驶去。这是我国“有人值守的自动驾驶” 型智能动车组首次驶入三湘大地。
百年来从粤汉铁路、京广铁路到武广高铁,从时速35公里到时速350公里,不断提速的铁路交通大动脉,加快湘粤间人流物流,拉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极大地提升了湖南经济竞争力,强劲推动湖南融入大湾区、长三角经济圈。
1936年4月28日,时任粤汉铁路“株—韶段”工程局局长兼总工程师凌鸿勋在湖南宜章太平里的接轨仪式上,抡起道锤打下最后一颗道钉。从1896年由清政府酝酿发起,直至1936年民国时期,历时40年之久,数十万人,凿山填水、逐段修筑的粤汉铁路终于全线贯通。
粤汉铁路的修建史真实反映了旧中国的辛酸屈辱历史,国穷民弱,资金匮乏、多国势力阻扰、疠疫、兵乱、水灾、工程力量薄弱、地形复杂、材料运输艰难等重重困难,让粤汉铁路的修建过程阻碍重重,艰难无比。仅1933年至1936年3年间,筑路人员因疾病或遇险,就牺牲了3416人之多。
1936年9月1日,从武昌开出了直达广州的第一趟列车,时速35公里,历时44小时,每周二、五南北两端对开。1937年实现粤汉、广九两铁路联通。1938年9月,仅用一年紧急修建的湘桂铁路衡阳到桂林段竣工通车,并与粤汉铁路连接,海外物资可由越南经广西湖南运至武汉,为中国抗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期间,日军为了阻断粤汉铁路运输,派飞机不断轰炸,铁路职工坚守岗位,随炸随修,始终未使行车中断,直至广州沦陷。
为了防止日寇沿着粤汉铁路南犯衡阳,粤汉铁路职工忍痛炸毁了禄水、洣水、耒水三大钢桥等铁路设施,粤汉铁路就此中断。
直至抗战胜利后,1946年7月1日,经过多方努力,粤汉铁路全线修复通车。
1957年10月15日,经过2年的奋战,万里长江上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大桥胜利建成通车。从此,京汉铁路与粤汉铁路连为一体,原广州铁路局值乘的广州至北京29/30次直通快车开行,全程2331公里,运行59小时44分。当年11月11日,原铁道部将京汉、粤汉两条铁路合称为京广铁路,粤汉铁路成为历史。
1997年至2007年4月,京广铁路先后进行了6次大面积提速调图,提速后时速达到130公里,广铁集团公司开行旅客列车301对,比原图增加56对,开行货物列车603对,比原图增加51对。京广线南端,成为全国铁路运输最繁忙最密集的干线之一,不断提速的京广铁路,为推动湘粤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
那个时期,京广铁路是我国铁路最繁忙、行车密度最大的干线之一,而武广段又是全线运输能力最为紧张的区段,运输能力已处于全面饱和状况。
随着湘粤两省经济快速发展,满荷的京广线南端不堪重负,其客货混跑的模式已成为了铁路发展的瓶颈,整个京广线的运输成为全路运输的“掣肘”。春运期间更是一票难求,一车难运,京广线运能挖尽也无法满足庞大的客流需求,货运只能保证通往港澳的两趟鲜货火车通行,亟需开辟新的湘粤铁路通道,冲破瓶颈,加快客货流动。
2009年12月26日,世界上运行速度最快、运营里程最长的武广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粤湘鄂间城市“内循环”大大加速,重新改写湘粤鄂间人们出行版图,标志着跨区域“同城时代”的到来。
武广高铁是我国第一条长大高铁,贯通南北,通达四方,全线一半的里程都在湖南境内,对湖南来说受益最多。
武广高铁这一公交化、快速化、大能力的“黄金通道”,使珠三角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群有机连为一体,座座“武广新城”拔地而起,并促进了多中心城镇空间体系的发展,推动了高铁沿线城市快速发展。
武广高铁运行12年,在广铁管内累计发送旅客超5.5亿人次,日均发送12.6万人次,充分缓解了京广线的巨大压力,让湘粤间旅客享受到高速、安全、舒适、便捷的旅途。
武广高铁成为开启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拉动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让湘粤鄂人们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向敏菁)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