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舍得》,舍什么?得什么?
时间:2021-05-06 17:55:54 来源:川北在线
“妈妈爱的不是我,而是考满分的我!”
电视剧《小舍得》一经播出就引起广泛关注,不难发现,现在的家长对于孩子学习成绩的焦虑已经从初高中延伸到了小学。越来越多的孩子从三四岁开始,就要接受家长老师填鸭式的教育教学,丧失了本该属于他们的快乐童年。
电视剧《小舍得》主要描述了三个不同的家庭:欢欢家庭氛围轻松,孩子自信可爱,家长几乎满足了孩子的一切要求,属于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但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妈妈南俪也开始要求成绩,不顾孩子的感受进行补习;子悠家庭氛围稍显严肃,孩子性格内敛,很少会在父母面前表现开心,妈妈田雨岚总是以爱之名,逼着孩子上各种补习班,而子悠踢足球、观察小昆虫的兴趣爱好却成为孩子学习的交换,除了学习就是学习;米桃家庭氛围比较温馨,孩子乖巧懂事,缺乏安全感,有自己的心事和想法,有些自卑,父母虽然劳累但懂得心疼对方,生活虽然清贫但也在尽最大努力,只要是为了孩子好,绝无二话。
三种截然不同的家庭模式所反映出来的共同问题都让我思考:在这个发展迅猛的时代,作为父母应该给予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呢?
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特别是中国式的父母,孩子呱呱坠地之时,就想要倾尽所有,“自己的孩子必须是最好的”。所以大多数的父母,往往会凭借着自己的人生经验去为孩子规划一条看似坦荡宽阔的成长之路,然而实际情况却难以“顺遂人愿”。就像《小舍得》里的子悠一家,妈妈田雨岚因为从小坎坷的成长经历,就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通过努力获得成功,所以从幼儿园开始,就带着孩子穿梭于各种补习班。在别的孩子依偎在父母怀里撒娇、在父母陪伴下无忧无虑玩耍的时候,子悠却只能握着手中的笔,痴痴地听着窗外其他孩子的欢声笑语。长期高强度的学习让子悠从小的生活比较压抑,在他看来,妈妈不是喜欢自己,而是喜欢满分的自己,一旦自己成绩下滑就再也无法得到妈妈的爱了。病态的心理、沉重的压力摧残着年幼的孩子,慢慢的,年纪小小的子悠竟然患上了抑郁症。显然,妈妈田雨岚所自以为适合孩子的路,却最终害了孩子。
当前,未成年人近视率大幅提高,未成年人的学习任务越来越重,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2019年5月31日《青少年蓝皮书》发布。其中整理出了孩子最不喜欢家长说的内容:快去学习/快写作业;你看别人家的孩子/你看看别人;真没用/笨;一天到晚就知道玩。越来越多的家长被“唯分数论”、“名校论”束缚,越来越多的孩子们被分数评价框定是否 。“唯分数论”成为了孩子健康成长路上的拦路虎,孩子们不得不背上这份沉重的行囊,在家长、老师的催促下,一步一步向或许“光明”的未来前进。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不能再漠然置之。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庭是孩子永远的避风港。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使之能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家庭教育,这是提高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一环。作为家长要明白学习固然重要,但孩子的身心健康也同样重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陪伴,也需要适度放手。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见,多和孩子沟通,给他们放松的时间,尝试与老师一起找到适合孩子的方式,帮助他建立一种长期有效的学习方式,或许这才是家长应尽之责,应学课题。
希望孩子们能够跳出父母的期待,拥抱最好的自己。教育有“舍”才有“得”。相信总有一天,在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下,所有的孩子们都会快快乐乐的在蓝天下、在草地上无忧无虑地欢笑,尽情肆意生长。文/邵宸
投稿:chuanbeiol@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